出自宋代姚云文《八聲甘州》:
卷絲絲、雨織半晴天,棹歌發(fā)清舷。
甚蒼虬怒耀,靈鼉急吼,雪涌平川。
樓外榴裙幾點,描破綠楊煙。
把畫羅遙指,助嘯爭先。
憔悴潘郎曾記,得青龍千舸,采石磯邊。
嘆內(nèi)家帖子,閑卻縷金箋。
覺素標、插頭如許,盡風情、終不似斗贏船。
人聲斷,虛齋半掩,月印枯禪。
注釋參考
絲絲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唐 司空圖 《燈花》詩之一:“ 蜀 柳絲絲羃畫樓,窗塵滿鏡不梳頭?!?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三:“鬱鬱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蕚是鄉(xiāng)人。” 明 文徵明 《素發(fā)》詩:“素髮絲絲不滿梳,衰容覽鏡已非吾。”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像沐罷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發(fā)一般?!?/p>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江空野闊落不見,入戶但覺輕絲絲?!?劉半農(nóng) 《靜》詩:“他倆已經(jīng)麻木,不再覺得兩邊肋脅下一絲絲的噏著痛了。”
(3).象聲詞。 茅盾 《子夜》七:“車子已經(jīng)開進他家的大門,車輪在柏油路上絲絲地撒嬌。” 管樺 《二十八宿》:“油燈絲絲地燒著,燈光里飄動著抽煙的煙霧?!?/p>
晴天
晴天 (qíngtiān) 天空中沒有云或云很少 sunny day棹歌
亦作“櫂歌”。1.行船時所唱之歌。 漢武帝 《秋風辭》:“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fā)漁浦潭》詩:“櫂歌發(fā)中流,鳴鞞響沓嶂?!?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尚訝棹歌聞,那有市聲起?!?/p>
(2).指《櫂歌行》曲?!赌鲜贰ぱ蛸﹤鳌罚骸癌z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蓮》、《櫂歌》兩曲,甚有新致?!?唐 駱賓王 《櫂歌行》:“相思無別曲,并在《櫂歌》中。”參見“ 棹歌行 ”。
姚云文名句,八聲甘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