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岳《除夜》:
年華三百六十日,塵勞八萬四千門。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對梅花燈欲昏。
靜中頗窺造物意,極處是為天地根。
生菜春盤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注釋參考
物意
(1).眾人的心意。《魏書·元暉傳》:“先皇移都,為百姓戀土,故發(fā)冬夏二居之詔,權(quán)寧物意耳。”
(2).景物的情態(tài)。 宋 歐陽修 《奉答圣俞歲日書事》詩:“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時(shí)新?!?/p>
(3).造物的意向。 宋 梅堯臣 《八月十五日夜東軒》詩:“它夕豈不好,物意為之摧?!?/p>
(4).禮物與情意。 宋 蘇軾 《與滕達(dá)道書》:“物意兩重,何以克當(dāng)?!?/p>
極處
(1).極高、極遠(yuǎn)之處。 唐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詩:“已見澄來連鏡底,兼知極處浸云根?!?元 李翀 《日聞錄》:“ 班超 嘗分使至 西海 極處,自中國而往行四萬里?!?趙樸初 《憶江南·峨眉山紀(jì)游》詞之五:“極處 趙州 登不到,我今亦復(fù)半山回。此意幾人知?”
(2).程度上不能再超過的界限。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仙佛到極處,與儒者略同?!?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我 闕里侯 蠢也蠢到極處,陋也陋到極處,當(dāng)不得我富也富到極處?!?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十三:“我主觀的人格抑郁到極處,應(yīng)當(dāng)豁然醒悟?!?/p>
(3).絕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況真圣主天王得天心眷顧,每至極處逢救。”
天地根
謂天地萬物的根源。《老子》:“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方岳名句,除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