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樓鑰《題董亨道八景圖》:
錢塘怒濤天下無(wú),誰(shuí)將尺紙為新圖。
賀家湖上如鏡凈,屢向煙波逢釣徒。
彩虹橫臥吳淞上,洞庭一螺浮具區(qū)。
亦曾泛舟彭蠡湖,插立千劍名大孤。
廬山高哉不得到,歷歷五老聯(lián)香爐。
上鐘下鐘夾湖口,半江清濁涇渭如。
多景雄據(jù)金焦間,夕陽(yáng)微照海門山。
其余知名不知處,赤壁但歌前后賦。
江漢至鄂始合流,黃鶴樓前鸚鵡洲。
瀟湘見(jiàn)說(shuō)青如染,道林岳麓橫清秋。
我欲遠(yuǎn)游嗟暮齒,蝶夢(mèng)翩翩漫千里。
但欲絕江尋越山,歸老故山吾已矣。
注釋參考
江漢
(1). 長(zhǎng)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shī)·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guó)之紀(jì)?!?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北周 庾信 《周柱國(guó)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zhǎng)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p>
(2).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nèi)。 晉 陸機(jī)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薄逗鬂h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yuǎn)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薄段倪x·江淹<望荊山>詩(shī)》:“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zhǎng)。” 李善 注:“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p>
(3).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qū)。 唐 杜甫 《枯棕》詩(shī):“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fù)何有?” 仇兆鰲 注:“ 江 漢 ,指 巴 蜀 ?!?/p>
(4).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qū)。 陳毅 《吟fan{1|1}攻形勢(shì)》:“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jiàn) 李 鄭 回?!?/p>
合流
合流 (héliú) 河流匯合 converge;flowing together 兩條河在黃石附近合流 比喻對(duì)立的或有差別的在思想行動(dòng)上趨于一致 act and think alike 藝術(shù)、學(xué)術(shù)等方面的不同流派融為一體 confluence黃鶴樓
黃鶴樓 (Huánghè Lóu) 我國(guó)古代的著名樓觀。始建于三國(guó)吳黃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鵠(鶴)磯頭。傳說(shuō)古仙人子安從此地乘鶴而去 Tower of Yellow Crane 此地空余黃鶴樓?!?唐· 崔顥《黃鶴樓》鸚鵡洲
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西南 長(zhǎng)江 中。相傳 東漢 末 江夏 太守 黃祖 長(zhǎng)子 射 在此大會(huì)賓客,有人獻(xiàn)鸚鵡, 禰衡 作《鸚鵡賦》,故名。后 衡 為 黃祖 所殺,葬此。自 漢 以后,由于 江 水沖刷,屢被浸沒(méi),今 鸚鵡洲 已非 宋 以前故地。 唐 崔顥 《黃鶴樓》詩(shī):“晴川歷歷 漢陽(yáng) 樹(shù),芳草萋萋 鸚鵡洲 。” 元 白賁 《鸚鵡曲》:“儂家 鸚鵡洲 邊住,是個(gè)不識(shí)字漁父?!?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轅》:“你看城枕著 江 水滔滔, 鸚鵡洲 闊, 黃鶴樓 高?!眳㈤?宋 陸游 《入蜀記》。
樓鑰名句,題董亨道八景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