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岳《元夕》:
莫道山家不掛燈,修身寶月一團冰。
清寒照見諸人膽,卻問諸人見未曾。
注釋參考
道山
(1).指儒林、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語出《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宋 張耒 《答林學士啟》:“攬轡按行,窾竇已解,已進登於卿棘,復宜入於道山。” 清 朱彝尊 《送葉參議映榴督儲楚中》詩:“道山槖筆入,粉署含香趨?!?/p>
(2).傳說中的仙山。 宋 蘇軾 《上虢州太守啟》:“至於事簡訟稀,瀟灑有道山之況?!?清 趙翼 《題蔣心馀攜子游廬山圖》詩:“事往空思寫木蓮,道山人已騎白鳳?!?/p>
(3).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七:“世傳 端明 已歸道山,今尚爾游戲人間邪?”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下·文字凝煉》:“ 吳 楊 二家,不知存亡,殆亦歸道山矣?!?/p>
(4).指 宋 無名氏所著之筆記小說《道山清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小説家一類,又自分數(shù)種。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是也。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是也。一曰雜録,《世説》、《語林》、《瑣言》、《因話》之類是也。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是也?!?/p>
掛燈
亦作“掛燈”。1.僧俗燃身燈以奉佛。為古代僧眾之陋俗。《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者?!?胡三省 注:“掛燈者裸體,以小鐵鉤徧鉤其膚,凡鉤皆掛小燈,圈燈盞,貯油而燃之。俚俗謂之‘燃肉身燈’?!?/p>
(2).喜慶日懸掛紅燈。參見“ 掛燈結(jié)彩 ”。
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
修身養(yǎng)性
詳細解釋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士制》:“慎獨以修身,推誠以事朕。”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真假堂吉訶德》:“意思其實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頭治心,多讀修身教科書?!眳㈤啞抖Y記·大學》。
寶月
明月。 南朝 梁 吳均 《碎珠賦》:“寶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標 魏 之美,擅 楚 之賢。” 唐 鮑溶 《懷惠明禪師》詩:“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瑠璃宮?!?明 梁潛 《元夜陪駕燕午門》詩:“銀漢橫空寶月團,六鰲飛出五云端?!?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p>
一團
(1).表數(shù)量。用稱一件圓形的東西。 唐 白居易 《能無愧》詩:“一團香絮枕,倚坐穩(wěn)於人。” 宋 陸游 《歲暮》詩之四:“噉飯著衣??鄳?,為誰欲理一團絲?!?/p>
(2).表數(shù)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馬頷繫朱纓,栲栲來大一團火?!?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所謂汝心,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頭咬了一口,扭成一團打起來?!?/p>
(3).表數(shù)量。一片。 唐 戎昱 《閏春宴花溪嚴侍御莊》詩:“一團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清 李漁 《凰求鳳·媒間》:“我只説他替我娶親,是一團好意?!?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回想過去時代,凡是游覽地方、公共場所,往往一片凌亂,一團骯臟?!?/p>
(4).表數(shù)量。一股?!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張金鳳 見 何玉鳳 雖是在那里默坐不語,眉宇之間卻露著一團怒氣?!?/p>
(5).古代的一個地方居民組織。《隋書·食貨志》:“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巡人,各隨便近,五黨三黨,共為一團,依樣定戶上下?!薄独m(xù)通典·食貨七》:“ 周世宗 顯德 五年,詔諸道州府令團併鄉(xiāng)村,大率以百戶為一團,每團選三大戶為耆長?!?/p>
(6).軍隊的一個編制單位,歷代不同。 隋 代騎兵以十隊為一團,每隊百人;步兵以二十隊為一團。見《隋書·禮儀志三》。 清 末新軍制直至解放前,團皆隸屬于旅,而亦常有變化。今一般隸屬于師,一團下轄若干營。
方岳名句,元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洗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