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長筌子《滿庭芳》:
老氏真機(jī),如來祖印,明明象帝之先。
不生不滅,端的至幽玄。
一派清風(fēng)匝地,迷云散、皓月當(dāng)天。
君知否,寥寥劫外,法鼓震三千。
本來真?zhèn)€妙,無名無相,非道非禪。
學(xué)人外覓,教我怎生傳。
不肯回光返照,區(qū)區(qū)地、走遍山川。
歸來也,人牛不見,芳草鎖江煙。
注釋參考
不生不滅
佛家語,認(rèn)為佛法無生滅變遷,即“常住”之異名。成語解釋佛家語,認(rèn)為佛法無生滅變遷,即“常住”之異名。不生不滅出處晉·王巾《頭陁寺碑文》:“仰蒼蒼之色者,不足知其遠(yuǎn)近;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使用例句舍利子,是諸佛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端的
端的 (duāndì) 果真;確實(shí);果然 really 究竟 after all 端的方管營、差撥兩位用心。——《水滸傳》 他端的從哪兒來? 底細(xì);緣由;詳情 the ins and outs 我一問起,方知端的 ——“端的”多見于早期白話幽玄
(1).幽深玄妙?!吨軙の涞奂o(jì)上》:“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色空有,理極幽玄?!?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夜頌》:“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p>
(2).謂玄虛的釋道哲理。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況乎神仙之遠(yuǎn)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淺之耳目,以斷微妙之有無,豈不悲哉?”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詩:“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薄对企牌呋`》卷八八:“實(shí)為聾瞽之徒,豈覺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間。”
(3).幽昧,昏暗。 唐 黃滔 《課虛責(zé)有賦》:“夫如是則洞啟幽玄,曾無險(xiǎn)隘。”
(4).猶幽冥。陰間?!逗鬂h書·皇后紀(jì)下·靈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長筌子名句,滿庭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云書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