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艾性夫《題曾逵臣草蟲》:
蝘蜓走昂頭,螳蜋怒張臂。
走欲捕生怒欲制,筆活能融兩蟲意。
無人飯汝金砂紅,糜肌粉肉牢守宮,草間敢爾夸豪雄。
捕蟬幸脫黃雀舌,輕斗懸知腰股折,力微謹勿當(dāng)車轍。
注釋參考
蝘蜓
守宮。俗稱壁虎。古籍多與蜥蜴、蠑螈等相混。《荀子·賦》:“螭龍為蝘蜓,鴟梟為鳳皇?!?楊倞 注:“蝘蜓,守宮?!?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卷下:“蝘蜓,一曰守宮,一曰龍子。善於樹上捕蟬食之。其細長五色者,名曰蜥蜴;其長大者,名曰蠑螈?!?清 魏源 《古詩答陸彥若》之三:“蝘蜓各自媚,云泥安可曹?!?章炳麟 《新方言·釋動物》:“《爾雅》:‘蠑螈,蜥易;蜥易,蝘蜓;蝘蜓,守宮也?!窈粼诒谡邽楸诨?, 紹興 謂在地者為蝘蜓。”
螳蜋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昆蟲名。全身綠色或土黃色,頭呈三角形,觸角呈絲狀,胸部細長,翅兩對,前腳呈鐮刀狀。捕食害蟲,對農(nóng)業(yè)有益。卵塊灰黃色,稱螵蛸,產(chǎn)桑樹上名桑螵蛸,可入藥。《初學(xué)記》卷三十引 北齊 顏之推 《聽鳴蟬》詩:“螗蜋翳下偏難見,翡翠竿頭絶易驚?!?唐 元稹 《有酒》詩之五:“螗蜋雖怒誰爾懼?鶡旦雖啼誰爾憐?”
怒張
(1).波濤洶涌貌。 宋 王安石 《送張宣義之官越幕》詩之一:“惟有 西興 渡, 靈胥 或怒張?!?/p>
(2).筆力雄健。 宋 米芾 《海岳名言》:“筋骨之説出於 柳 ,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p>
(3).指詩格粗豪淺露。 宋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詩主優(yōu)柔感諷,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張也?!?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fēng),殆以駡詈為詩?!?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抑專以遒勁為雄,怒張之氣,繇此而濫觴焉?!?/p>
(4).指猛禽雙翼奮展。 清 劉大櫆 《雷說》:“雷之為形,非走非翔。象彼鷹隼,兩翼怒張?!?/p>
艾性夫名句,題曾逵臣草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