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笙磬同音》: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
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遞散空。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注釋參考
奏舞
行舞,獻舞。《逸周書·本典》:“士樂其生而務(wù)其宜,是故奏鼓以章樂,奏舞以觀禮,奏歌以觀和?!薄稌x書·樂志上》:“登歌奏舞,神樂其和?!?/p>
和通
(1).調(diào)和;和暢?!豆砉茸印り幏罚骸鞍察o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師友談紀》:“四肢百骸,無不和通?!?/p>
(2).中和通達?!俄n詩外傳》卷三:“《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杏购屯ㄖ^也?!?/p>
(3).和洽。 漢 王粲 《贈士孫文始》詩:“和通箎塤,比德車輔?!?/p>
(4).通好?!逗鬂h書·張奐傳》:“潛誘 烏桓 ,陰與和通,遂使斬 屠各 渠帥,襲破其眾?!?/p>
佚名名句,笙磬同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