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訦《九日登屏山》:
有約攜壺九日游,扶筇選勝豁雙眸。
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曠寒生落木愁。
濁酒故饒狂士態(tài),黃花羞插老人頭。
憑高不管風(fēng)吹帽,坐破屏山一色秋。
注釋參考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臺曉望》詩:“憑高遠(yuǎn)登覽,直下見溟 渤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jié),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yuǎn)?!?/p>
亦作“ 憑高 ”。憑借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杰閣憑高縱大觀?!?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不管
不管 (bùguǎn) 不顧,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無視不利的結(jié)果 in spite of;despite 不管身體好壞,他都工作到深夜 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變,后面常有副詞“都”“總”“也”等跟他呼應(yīng) whether;no matter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點,認(rèn)為這些缺點在他身上是不可饒恕的,而不管這些缺點在別人身上的情況如何吹帽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 溫 ( 桓溫 )燕 龍山 ,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焙笠浴按得薄睘橹鼐诺歉哐偶牡涔?。 唐 杜甫 《九日藍(lán)田崔氏莊》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唐 韓愈 《薦士》詩:“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宋 柳永 《玉蝴蝶·重陽》詞:“良儔,西風(fēng)吹帽,東籬攜酒,共結(jié)歡游?!?明 何景明 《九日》詩:“吹帽他時興,登臺此日情?!?/p>
屏山
(1).山名。其山如屏,故稱。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記》:“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 屏山 ?!?/p>
(2).如屏之山。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下:“千里故鄉(xiāng),十年華屋,亂魂飛過屏山簇?!?明 高明 《琵琶記·官邸憂思》:“歸夢杳,繞屏山煙樹,那是家鄉(xiāng)?!?/p>
(3).指屏風(fēng)。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清 納蘭性德 《玉連環(huán)影》詞:“掩屏山,玉鑪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干。” 清 龔自珍 《太常行》詞:“月子下屏山,算窺見瑤池夢還?!?/p>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yuǎn)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蒙的群山?!?/p>
(2).一種;一類?!短屏洹舨可袝そ鸩坷芍小罚骸?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shù)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p>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紅藍(lán)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金 元好問 《雪巖》詩:“貞松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fēng)一色新。” 郁達(dá)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p>
李訦名句,九日登屏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