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雞頭》:
湖浪參差疊寒玉,水仙曉展缽盤綠。
淡黃根老栗皺圓,染青刺短金罌熟。
紫羅小囊光緊蹙,一掬真珠藏猬腹。
叢叢引觜傍蓮洲,滿川恐作天雞哭。
注釋參考
一掬
亦作“ 一匊 ”。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shù)量?!对?shī)·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毛 傳:“兩手曰匊?!薄段淖印ど系隆罚骸巴林畡?shì)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胡荽》:“一升子與一掬濕土和之。” 唐 賈島 《望山》詩(shī):“虬龍一掬波,洗蕩千萬(wàn)春。” 清 丘逢甲 《去歲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憮然》詩(shī):“西風(fēng)一掬哀時(shí)淚,流向秋江作怒濤。” 聞一多 《收回》詩(shī):“留心那一掬溫存,幾朵吻?!?/p>
真珠
(1).即珍珠。形圓如豆,乳白色,有光澤,是某些軟體動(dòng)物(如蚌)殼內(nèi)所產(chǎn)。為珍貴的裝飾品,并可入藥。 唐 賈島 《贈(zèng)圓上人》詩(shī):“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綵繩。”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陰肝經(jīng),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fā)》詩(shī):“憶昨庚辰歲,米價(jià)如真珠?!薄栋嘣?shī)選·自序七》:“寫詩(shī)的人常常為表達(dá)一個(gè)觀念而尋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貝》:‘你是虹彩的化身,觀念在心里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結(jié)成粒粒真珠?!?/p>
(2).指簾子。 唐 羅隱 《簾》詩(shī)之一:“會(huì)應(yīng)得見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紗》詞:“手捲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鎻重樓?!眳⒁姟?真珠簾 ”。
(3).指酒。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紅酒之勁者,手自劑量,合而為一,殺以白灰一刀圭,風(fēng)韻頓奇。索余作詩(shī),余為長(zhǎng)句云:‘小槽真珠太森嚴(yán),兵廚玉友專甘醇。兩家風(fēng)味欠商略,偏剛偏柔俱可憐?!?/p>
(4).荔枝的一種。 宋 蔡襄 《荔枝譜》第七:“真珠,剖之純瓜,圓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p>
(5).指美人之淚。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明 劉基 《霜葉飛·七夕》詞:“盼油壁香車,駕了踟躕,欲上頻回顧,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間、散成飛雨?!?/p>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彥雄 《露》詩(shī):“銀河昨夜降醍醐,灑遍坤維萬(wàn)象蘇,疑是鮫人曾泣處,滿池荷葉捧真珠?!?宋 蘇軾 《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詩(shī):“巖頭疋練兼天靜,泉底真珠濺客忙?!?/p>
佚名名句,雞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