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必象《游濂泉》:
星巖高哉不知其幾千丈兮,下有儒宮上接青云梯。
綠凹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幾載,一脈流通無窒礙。
光風(fēng)霽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勝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點(diǎn)子塵。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蘭縛塵纓。
君不見孤山六一泉,硯州包公井。
君子之澤深且長,清風(fēng)千古霜{凜示換禾}{凜示換禾}。
我欲采薇隱此山,只恐林慚澗恧鎖松關(guān)。
我欲祠下筆一詞,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詩。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畝寒冰和露飲。
雪我酒腸霜詩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為問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龍騎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蠻煙。
注釋參考
凡幾
共計多少。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壽趙癯齋》詞:“聞自垂車日,都門外,送車凡幾?!?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shù)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沙三》:“ 虎邱 繁華甲天下,酒樓歌榭,畫舫燈船,每歲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幾?!?郭沫若 《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編》六:“因沒有戶籍竟無資格入學(xué)的失學(xué)兒童,正不知凡幾?!?/p>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后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p>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于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yǎng)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yuǎn),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yán)時亦嘗恢復(fù)殺頭,雖延國粹于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p>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抖膛陌阁@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rèn)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yuǎn),亦是一脈?!?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后》:“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tǒng)也。”
(4).中醫(y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注:“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yīng)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nèi),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流通
流通 (liútōng) circulation 貨幣或其他交換手段在整個團(tuán)體或社會內(nèi)從人到人的傳遞 收回流通中的金幣 供圖書館外使用的書籍或其他圖書資料的出借 從人到人或地區(qū)到地區(qū)之間的傳遞 循環(huán)流動 circulate;go the rounds; put into circulation 空氣流通窒礙
(1).障礙;阻礙。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庶幾推行而終有窒礙,乞下有司早議成法?!?明 顧大典 《青衫記·贖衫避兵》:“嘆窮途多窒礙;死和生,成和敗,難閃難猜。”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推”的馀談》:“假如你怕占不到鋪位,一早帶著行李下船去罷,統(tǒng)艙里全是空鋪,只有三五個人們。但要將行李擱下空鋪去,可就窒礙難行了?!?/p>
(2).不明了;疑難。《朱子語類》卷五二:“須待十分曉得,無一句一字窒礙,方可看別處去。”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下:“但有問難的人,胷中窒礙,圣人被他一難,發(fā)揮得愈加精神?!?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秀州 詩人 吳文溥 ,別十五年,今秋忽來,詩已付梓,讀之,轉(zhuǎn)多窒礙,不如從前之明秀?!?/p>
(3).執(zhí)著;拘泥。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拘泥》:“《論語》但云‘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則不哭’也。如 頤 ( 程頤 )言則是日歡慶,即聞父母之喪,亦不奔耶?多見其窒礙也已。”
趙必象名句,游濂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