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伯端《無心頌》:
堪笑我心,如頑如鄙。
兀兀騰騰,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諱。
不知禮樂,不行仁義。
人間所能,百無一會(huì)。
饑來吃飯,渴來飲水。
困則打睡,覺則行履。
熱則單衣,寒則蓋被。
無思無量,何憂何喜。
不悔不謀,無念無意。
凡生榮辱,逆旅而已。
林木棲鳥,亦可為比。
來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來,無贊無毀。
不厭丑惡,不羨善美。
不趣靜室,不遠(yuǎn)鬧市。
不說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賤稚。
親愛冤仇,大小內(nèi)外。
哀樂得喪,欽侮險(xiǎn)易。
心無兩睹,坦然一揆。
不為福先,不為禍?zhǔn)肌?br>感而后應(yīng),迫而后起。
不畏鋒刀,焉怕虎兕。
隨物稱呼,豈拘名字。
眼不就色,聲不來耳。
凡所有相,皆屬妄偽。
男女形聲,悉非定體。
體相無心,不染不礙。
自在逍遙,物莫能累。
妙覺光圓,映徹表里。
包裹六極,無有遐邇。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難,復(fù)何比擬。
了茲妙用,迥然超彼。
或問所宗,此而已矣。
注釋參考
取舍
[accept or reject;make one's choice] 采取或舍棄;選擇
取舍得當(dāng)
詳細(xì)解釋見“ 取舍 ”。
亦作“ 取捨 ”。擇用與棄置;選擇?!秴问洗呵铩ふ_徒》:“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shù)變,固無恒心。”《漢書·賈誼傳》:“為人主計(jì)者,莫如先審取舍?!?顏師古 注:“取謂所擇用也,舍謂所棄置也?!?宋 蘇軾 《賀韓丞相再入啟》:“強(qiáng)足以濟(jì)艱難,勇足以斷取捨。” 黃宗英 《美麗的眼睛》:“光明啊,你的記憶儲(chǔ)存很別致,取舍也鮮明?!?/p>
亦作“ 取捨 ”。行止?!盾髯印s辱》:“其定取舍楛僈,是其所以危也?!?明 張綸 《林泉隨筆》:“使其取舍進(jìn)退一以至公而不揚(yáng)人闇昧之失,以顯其讁,亦何不可之有哉。”
比擬
比擬 (bǐnǐ) 修辭手法的一種,包括擬人、擬物 compare;match 對(duì)比,比較 analogy 無法比擬 比擬反差張伯端名句,無心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