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動中倫慮,狂愚詎同論
出自宋代陳文蔚《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
人性靡不性善,因物性始有遷性。
本體性遭剝蝕,如鑒塵所昏。
疇昔均秉彝,善端本綿綿。
既茂閑邪功,誠心所由存。
若為用力地,格物居其先。
萬珠一理貫,洞然見本根。
表里俱澄澈,斷斷義理分。
言動中倫慮,狂愚詎同論。
彼哉迷復(fù)子,一自萬里奔。
認(rèn)贅以為嫡,未嘗知反觀。
君子審取舍,不容涇渭渾。
中扃瞭如燭,肯蔽耳目官。
中庸示明訓(xùn),一言會其元。
注釋參考
言動
言行。《隋書·儒林傳·劉炫》:“整緗素於鳳池,記言動於 麟閣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總論》:“《鄉(xiāng)黨》所載,乃圣人言動之常,無意義者多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詩歌之?dāng)场罚骸?查理九世 的言動,更將這事十分透徹地證明了的。”
中倫
合乎準(zhǔn)則。《論語·微子》:“言中倫,行中慮。”《韓詩外傳》卷五:“言中倫,行中理,天下順矣!” 章炳麟 《五朝學(xué)》:“濟 江 而東,民有甘節(jié),清劭中倫,無曩時中原媮薄之德,乃度越 漢 時也?!?/p>
狂愚
(1).狂妄愚昧。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堯 舜 為政,民無狂愚?!?明 方孝孺 《復(fù)鄭好義書》:“僕甚憫之,甚厭之,每自省察或蹈其失,以為狂愚之歸?!?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此外頻與 歐 美 女子言之,皆笑吾之狂愚也?!?/p>
(2).書疏中亦用為謙詞?!度龂尽侵尽ぶT葛恪傳》:“臣以狂愚,不知忌諱?!?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狂愚之誠,進(jìn)多冒死?!?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nóng)書》:“伏惟鑒其狂愚,少留意焉。”
同論
一致的說法。《莊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wù)也,此眾人之所同論也?!?/p>
猶同列,同等。論,通“ 倫 ”。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配帝舞》:“四時咸一德,五氣或同論?!?倪璠 注:“五氣或同論者,謂中央土氣,與四方之氣為五也。”
陳文蔚名句,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