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易士達(dá)《和朋溪探梅韻》:
錦囊分付與溪奴,江路尋幽屬野夫。
暖信已傳春到未,暗香還動月明無。
妝因底事偏清雅,態(tài)為何人轉(zhuǎn)瘠癯。
惹起詩魂禁不得,恍然飛越亦忘吾。
注釋參考
惹起
引起。 宋 戴復(fù)古 《釣臺》詩:“平生誤識 劉文叔 ,惹起虛名滿世間。”《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心婚 妲己 貪yin{1|1}色,惹起朝野一戰(zhàn)爭?!?茅盾 《子夜》十九:“ 吳蓀甫 的來到,竟沒有惹起任何人注目。”
詩魂
(1).詩人的精神。 南唐 李建勛 《春雪》詩:“閒聽不寐詩魂爽,浄喫無厭酒肺乾。”
(2).詩人的亡魂。 明 袁宏道 《卷中見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賦》:“ 柳浪湖 上深更月,料得詩魂近水行?!?陳毅 《由宣城泛湖東下》詩:“ 李 謝 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p>
禁不得
承受不起?!都t樓夢》第二八回:“你又禁不得風(fēng)吹,怎么又站在風(fēng)口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七回:“我見了這兩個字已經(jīng)急了,連忙再繙那第三個字時,禁不得又是一個‘危’字。”
恍然
(1).猶忽然。 三國 魏 阮籍 《達(dá)莊論》:“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領(lǐng)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lǐng)者?!?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從事於舉業(yè)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為?!?魯迅 《彷徨·肥皂》:“‘哦!今天十六?’ 四銘 恍然的說?!?/p>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達(dá) 既昇之,意識恍然,不復(fù)見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往事不回如過雨,醉夢恍然忘惡語。” 明 邵璨 《香囊記·趕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舉措。”
(4).仿佛。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 明 歸有光 《詹仰之墓志銘》:“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后》:“展卷而臥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p>
飛越
飛越 (fēiyuè) 從上空飛行越過 fly;overfly 飛越大西洋 飛揚 float 心神飛越易士達(dá)名句,和朋溪探梅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