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陸游《紅梅》
苧蘿山下越溪女,戲作長安時世妝。
白白朱朱雖小異,斷知不是百花香。
注釋參考
苧蘿
(1).山名。在 浙江省 諸暨市 南,相傳 西施 為此山鬻薪者之女。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常笑 吳王 非好色,不曾親到 苧蘿村 。”《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識 荊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進 苧蘿 之姝?!?/p>
(2).用為 西施 的代稱,或泛稱美女。 宋 賀鑄 《小重山》詞:“正節(jié)號清狂。 苧蘿 標韻美,倚新妝?!?/p>
越溪
傳說為 越 國美女 西施 浣紗之處。 唐 李白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詩:“ 西施 越溪 女,明艷光云海?!?五代 和凝 《宮詞》之七一:“ 越溪 姝麗入深宮,儉素皆持 馬后 風(fēng)?!?元 薩都剌 《越溪曲》:“ 越溪 春水清見底,石罅銀魚搖短尾?!?/p>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時世妝
入時或時髦的裝飾打扮。 唐 白居易 《時世妝》詩:“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眾y,一本作“ 粧 ”。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蕃身與 漢 身,均學(xué)時世妝?!?/p>
同“ 時世妝 ”。 唐 白居易 《上陽白發(fā)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yīng)笑, 天寶 末年時世粧。” 宋 范成大 《古風(fēng)送南卿》詩:“不能時世粧,蕭然古冠服?!?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六》:“見一美婦,長不滿二尺,紫衣青衿,著紅履,纖瘦如指,髻作時世粧?!?/p>
陸游名句,紅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