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崔涂《讀段太尉碑》
憤激計潛成,臨危豈顧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長鯨。
國已酬徽烈,家猶聳義聲。不知青史上,誰可計功名。
注釋參考
憤激
(1).憤怒激動。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士卒皆有憤激之氣,救敗赴亡之急,以決一旦之命?!薄顿Y治通鑒·晉安帝義熙七年》:“﹝ 劉毅 ﹞及敗於 桑落 ,知物情已去,彌復憤激?!?蔣光慈 《短褲黨》四:“但是粗笨的工人群眾越受tu{1~1}殺越憤激,越受壓迫越反抗?!?葉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而不糶那已經(jīng)送到河埠頭來的米,卻只能作為一句憤激的話說說罷了。怎么能夠不糶呢?”
(2).激奮,激昂。 晉 張華 《壯士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南史·宋紀上·武帝》:“丹誠未宣,感慨憤激,望霄漢以永懷,盼山川以增佇?!?宋 葉適 《臺州州學三老先生祠堂記》:“及 隆興 英睿憤激,大勢宜若遽振?!?/p>
(3).指偏激。 明 焦竑 《李氏<焚書>序》:“ 宏甫 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忤者?!?清 王筠 《箓友肊說》:“ 筠 質(zhì)性粗俗,多憤激過當之語。”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將先后所論洋務五十五篇……付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自知憤激之詞,不免狂戇僭越之罪?!?/p>
(4).形容氣勢猛烈。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二·苑家口》:“獨一河承受諸水,河身狹隘,氣勢憤激,流沫盤渦,濤聲衝撞?!?/p>
臨危
臨危 (línwēi) 病情危重,瀕臨死亡 be dying (from illness) 面對致命的危險 facing death or deadly peril; in the hour of danger 臨危不懼豈顧
猶何必。《大戴禮記·禮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zhí)此之正,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之功,無私如天地爾,豈顧不用哉?”《史記·張耳陳馀列傳論》:“然 張耳 、 陳餘 始居約時,相然信以死,豈顧問哉。及據(jù)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xiāng)者相慕用之誠,后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
崔涂名句,讀段太尉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