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舜民《試院感懷》:
朱戶簾當晝扃,簾霜簾達夜簾懸。
沈沈造廣庭,皞皞接眾賢。
疏莛叩洪鐘,短綆汲深淵。
始知學不迨,內顧多歉然。
憶昔居上庠,忝出流輩前。
賦就千金直,詩成萬口傳。
荀楊迥接跡,班馬思比肩。
一從茍干祿,永謝英俊躔。
折腰府懸中,糊口道路邊。
世俗多見輕,義士誰哀憐。
憔悴有今日,光輝思昔年。
今茲睹秋闈,猶欲爭相先。
枯魚傍江湖,疲馬憶薊燕。
涼風拂翠幙,隴月向人圓。
物景近中秋,客意孤綿綿。
裴回望清光,欲攬不得全。
永懷懽樂時,把簾謝嬋娟。
注釋參考
接跡
亦作“接蹟”。足跡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趙璘 《因話錄·徵》:“銅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趨?!?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聲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微子之命》:“后之經生不知此義,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跡于天下矣?!币嘀^相繼。 唐 韓愈 《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明 劉基 《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訓,以接跡於古昔圣賢而后已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歷 漢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憲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號?!?/p>
見“ 接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