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敬二老,可為來者程
出自宋代郭印《提宮宇文朝議挽辭》:
憶昔我弱冠,辟廱尾群英。
公時少二歲,籍注國子生。
同舍氣味同,異姓而弟兄。
厥后公筮仕,我亦獵科名。
參辰不相比,邈焉笑語并。
云溪既卜筑,來往數(shù)逢迎。
玄譚入理窟,淡交遺世情。
邑人敬二老,可為來者程。
頃年我出使,公言勉一行。
僂指解轡歸,請當(dāng)踵前盟。
山頹梁木壞,聞訃恍以驚。
跡公生平事,表里皆純誠。
居家簡以肅,從官廉而平。
應(yīng)酬心地虛,不見喜慍萌。
處順悠然去,了無絲發(fā)驚。
乃知學(xué)道力,堅剛老益明。
天報良未已,諸孫何錚錚。
回首丹旌路,風(fēng)悲涕淚橫。
注釋參考
邑人
邑人 (yìrén) 同邑的人 townspeople 率妻子邑人?!獣x· 陶淵明《桃花源記》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 謁于邑人。 邑人以為榮?!濉?邵長蘅《青門剩稿》二老
二老 (èrlǎo) 對父母雙親的尊稱 father and mother來者
來者 (láizhě) 將來的事或人 future men or things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前來的人或物 arriving men or things 來者不拒郭印名句,提宮宇文朝議挽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