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呀呀蘭燭香,
出自唐代李賀《榮華樂(一作東洛梁家謠)》:
鳶肩公子二十馀,齒編貝,唇激朱。
氣如虹霓,飲如建瓴,。
走馬夜歸叫嚴(yán)更。
徑穿復(fù)道游椒房,龍裘金玦雜花光。
。
玉堂調(diào)笑金樓子,臺(tái)下戲?qū)W邯鄲倡。
口吟舌話稱女郎,。
錦袪繡面漢帝旁。
得明珠十斛,白璧一雙,。
新詔垂金曳紫光煌煌。
馬如飛,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
將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唯畫地。
峨峨虎冠上切云,。
竦劍晨趨凌紫氛。
繡段千尋貽皂隸,黃金百鎰貺家臣。
。
十二門前張大宅,晴春煙起連天碧。
金鋪綴日雜紅光,。
銅龍嚙環(huán)似爭(zhēng)力。
瑤姬凝醉臥芳席,海素籠窗空下隔。
。
丹穴取鳳充行庖,玃玃如拳那足食。
金蟾呀呀蘭燭香,。
軍裝武妓聲瑯珰。
誰知花雨夜來過,但見池臺(tái)春草長(zhǎng)。
。
嘈嘈弦吹匝天開,洪崖簫聲繞天來。
天長(zhǎng)一矢貫雙虎,。
云弝絕騁聒旱雷。
亂袖交竿管兒舞,吳音綠鳥學(xué)言語。
。
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
三皇皇后七貴人,。
五十校尉二將軍。
當(dāng)時(shí)飛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華春。
注釋參考
金蟾
(1).金色的蟾蜍。 前蜀 杜光庭 《題北平沼》詩:“寶芝常在知誰得,好駕金蟾入太虛。” 明 何景明 《嫦娥圖》詩:“玉宇瓊樓閉早秋,金蟾銀兔啼寒夜?!?馬健翎 《十二把鐮刀》:“磞--磞打的歡,好像 劉海 戲金蟾。”
(2).蟾蜍形金屬香器的鼻紐。亦借指香器。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金蟾嚙鏁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葉蔥奇 注:“ 清 陳帆 曰:‘ 高似孫 《緯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蓋有鼻紐,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浮暋存i的異體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機(jī)紐管開閉,所以稱為鎖。”
(3).月亮的別稱。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語本 漢 張衡 《靈憲》:“ 羿 請(qǐng)不死之藥于 西王母 , 姮娥 竊之以奔月……遂託身于月,是為蟾蠩?!?唐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書懷》詩:“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明 高啟 《賦趙王孫家琵琶詩》:“夢(mèng)斷金蟾隔煙小,青塚理聲秋不曉?!?/p>
呀呀
(1).張口貌。 唐 獨(dú)孤及 《和李尚書畫射虎圖歌》:“飢虎呀呀立當(dāng)路,萬夫震恐百獸怒?!?宋 歐陽修 《鞏縣初見黃河》詩:“呀呀怒口缺若門,日啖薪石萬萬計(jì)?!?/p>
(2).高聳貌;陡峭貌。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詩:“東方青色龍,牙角何呀呀?!?宋 楊萬里 《阻風(fēng)泊鍾家村》詩:“峭壁呀呀虎擘口,惡灘洶洶雷出吼?!?/p>
象聲詞。形容笑聲、哭聲、鳥鳴聲、小兒學(xué)語聲等。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 王母 聞以笑,衛(wèi)官助呀呀。” 元 劉秉忠 《蟾宮曲》:“金風(fēng)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歲了,呀呀學(xué)著話?!?/p>
李賀名句,榮華樂(一作東洛梁家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