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項安世《凱歌》:
今年三月三,樂事今古稀。
嘉陵江到武昌口,此時此日同□□。
北人不敢恃鞍馬,西人不敢憑山豀。
德安有高悅,匹馬穿重圍。
入城助守膽如斗,出城決戰(zhàn)身如飛。
城中扶出王與季,城外逐出信與隨。
襄陽有趙淳,默坐誰得窺。
一日熏盡西山狐,二日網(wǎng)盡東津鯢。
三日開門看江北,一人一騎無殘遺。
興安有安丙,談笑戮吳曦。
偽王亂領出深谷,長史捷布登前墀。
銅梁玉壘見天日,瞿塘滟滪無蛟螭。
噪州有老守,頭白尚能詩。
上言吾君善委任,下言吾相能指麾。
國家九九八十一萬歲,璘雛褒蘗休狂癡。
注釋參考
國家
國家 (guójiā) 長期占有一塊固定領土,政治上結合在一個主權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實體;一種特定形式的政府、政體或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state 世俗國家 福利國家 fa{1|1}西{1~1}斯國家 在中國,鐵路屬于國家 國家機器 國家監(jiān)獄 國家銀行 國家所有制 國家社會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大事 ** 我們的權利受國家保護 國家之首 國家安全 由一個民族或多個民族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確定的領土和一個政府的人民的共同體 nation 中國是有成文憲法的國家 西方國家 新近獨立的國家 國家的形勢 這是個英雄的國家 由人民共同體所占據(jù)的土地 country;land 亞洲國家 殖民地國家 這個國家有幾條大河 在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 第三世界國家 他曾在許多國家居住過 美麗的國家九九
(1).算術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數(shù)順序相乘。上古時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稱“九九乘法”?!豆茏印ぽp重戊》:“ 虙戲 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shù)以合天道?!薄稘h書·梅福傳》:“臣聞 齊桓 之時,有以九九見者, 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楊樹達 窺管:“ 敦煌 木簡載九九術,起九九八十一訖二二而四。 羅振玉 云:《孫子算經(jīng)》乘法載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訖一一,末言從九九至一一,總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證。以木簡及《孫子算經(jīng)》證之,九九蓋即乘法。其術始於九九,故稱九九之術?!?/p>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數(shù)。 漢 揚雄 《太玄·首》:“陳其九九,以為數(shù)生?!薄段倪x·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并轂。” 李善 注引《漢雜事》:“諸侯貳車九乘,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北史·牛弘傳》:“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黃鐘九九之實也。”
(3).由冬至日起,歷八十一日,每九天為“一九”,按次序定名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個九天。 唐 薛能 《漢廟祈雨回陽春亭有懷》詩:“九九已從南至盡,芊芊初傍北籬新。”南至即冬至。 清 趙翼 《消寒》詩:“轉眼消寒過九九,春光又到艷陽時?!?/p>
(4).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中宗》:“ 中宗 九月九日幸臨 渭亭 登高…… 薛稷 得歷字韻云:‘愿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p>
(5).指“陽九”、“陰九”之災。《漢書·揚雄傳下》:“九九大運,與天終始。” 南朝 宋 謝靈運 《順東西門行》:“閔九九,傷牛山,宿心載違徒昔言?!?黃節(jié) 注:“《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閔九九謂閔陽九陰九之災也。”
(6). 蒙古 、 滿州 贈獻之禮,以九數(shù)為貴,至少為一九,至多為九九。凡獻壽祝年,臣下貢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義?!肚鍟洹だ矸骸へ暙I》:“ 鄂爾 多斯 六旗, 烏喇特 三旗共進九九。計羊八十一隻,乳酒八十一瓶;餘二十五旗共進三九,計羊二十七隻,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與禮部?!?/p>
(7).泛指極多數(shù)?!镀缴嚼溲唷返诹兀骸扒鷱藉藻疲灰?;穿廊曲折,九九還多。”
(8).一種槍的俗名。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一:“那時候,她正在娘家,槍是親眼看見過,兩棵嶄新的九九大蓋。”
十一
十一 (Shí-Yī)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jié);新中國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October 1,National Day of PRC萬歲
萬歲 (wànsuì) 千秋萬代,永遠存在(祝頌的話) banzai;long live 皆呼萬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民稱萬歲?!稇?zhàn)國策·齊策四》 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Your Majesty;emperor狂癡
亦作“ 狂癡 ”。1.癲狂癡呆。亦指癲狂癡呆的人。 漢 陸賈 《新語·慎微》:“視之無優(yōu)游之容,聽之無仁義之辭,忽忽若狂癡,推之不往,引之不來。”《漢書·韋玄成傳》:“今子獨壞容貌,蒙恥辱,為狂癡,光曜晻而不宣。” 漢 蔡琰 《悲憤詩》:“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清 鄭燮 《骨董》詩:“鉤深索遠求,到老如狂癡?!?/p>
(2).愚魯無知。用為謙詞。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命與不遇,未遭可為之事;性與不惠,復無垂范之言。兀兀狂癡,行近四十?!?/p>
見“ 狂癡 ”。
項安世名句,凱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