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覯《讀史》:
子長(zhǎng)漢良史,筆鋒頗雄剛。
惜哉聞道寡,氣志苦不常。
心如蟲絲輕,隨風(fēng)東西揚(yáng)。
一事若可喜,不顧道所長(zhǎng)。
公言絀原憲,俠賊乃為良。
仁義謂足羞,貨殖比君王。
黃老生六經(jīng),斯言固猖狂。
吁嗟夫子沒,兩觀無刑章。
予懷班孟堅(jiān),駁議何洋洋。
傳與后世人,慎思其否臧。
注釋參考
長(zhǎng)漢
(1).長(zhǎng)長(zhǎng)的銀河。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shī)·登臺(tái)望秋月》:“轥天衢而徒步,轢長(zhǎng)漢而飛空?!币嘟柚高|闊的天空。 唐 虞世南 《奉和詠日午》:“高天浄秋色,長(zhǎng)漢轉(zhuǎn)曦車。”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三光壯觀,若合璧連珠,耿耀于長(zhǎng)漢。”
(2).身材高大的男子?!端疂G傳》第二三回:“酒家道:‘你這條長(zhǎng)漢,倘或醉倒了時(shí),怎扶的你???’”
良史
(1).優(yōu)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左傳·宣公二年》:“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 劉向 、 揚(yáng)雄 博極羣書,皆稱 遷 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shí)良史之直筆?!?/p>
(2).指信實(shí)之史書。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梁?jiǎn)⒊?《新史學(xué)·論書法》:“書法善則為良史,反是則為穢史?!?/p>
筆鋒
筆鋒 (bǐfēng) 毛筆的尖端 tip of a writing style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藝術(shù)手法及特征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處和書畫的用筆 touch;vigor of style雄剛
雄勁剛強(qiáng)。 唐 韓愈 《上襄陽(yáng)于相公書》:“閤下負(fù)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孟 韓 之溫淳, 遷 固 之雄剛, 孫 吳 之簡(jiǎn)切,投之所嚮,無不如意?!?清 徐恭士 《評(píng)侯方域<太子丹論>》:“ 大蘇 無多層折。 小蘇 層折,覺碎弱而少雄剛?!?/p>
李覯名句,讀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