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出自宋代 李昉、李穆、徐鉉《太平御覽·文部·卷六》:
摘自《太平御覽·文部·卷六》
解釋:自己聰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樣子
原文摘要: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見欹器焉。(欹,傾。)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何器也?"對曰:"宥坐之器。"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常置於座側(cè)也。"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后之君子,感誡之至,追而作銘。揚子《法言》曰:或問銘,曰:"銘哉,銘哉,有意於慎也。"《文心雕龍》曰:昔軒轅帝刻輿以弼違,大禹勒筍虡以招諫;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guī);武王戶席,題必誡之訓(xùn);周公慎言於金人,仲尼革
注釋參考
聰明睿智
亦作“ 聰明叡知 ”。亦作“ 聰明睿知 ”。聰穎明智。《易·繫辭上》:“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薄抖Y記·中庸》:“唯天下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孔子家語·三恕》:“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宋 朱熹 《<大學(xué)章句>序》:“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一章:“則全地聰明睿智之士,日盡其心思才力以思創(chuàng)新?!币嗍∽鳌?聰睿 ”、“ 聰叡 ”。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十反·太尉掾汝南范滂》:“太尉掾 汝南 范滂 孟博 ,天資聰叡,辯於持論?!?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雖明包眾理,不以尚人;聰叡資給,不以先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然而國重聰叡,俗貴高明?!薄肚迨犯濉ば诩o(jì)一》:“皇次子 智親王 仁孝聰睿,英武端醇?!?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這個富有才華的聰睿的人,卻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李昉、李穆、徐鉉名句,太平御覽·文部·卷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