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唐無名氏《送薛大夫和蕃》
戎王歸漢命,魏絳諭皇恩。旌旆辭雙闕,風沙上五原。
往途遵塞道,出祖耀都門。策令天文盛,宣威使者尊。
澄波看四海,入貢佇諸蕃。秋杪迎回騎,無勞枉夢魂。
注釋參考
旌旆
見“ 旌斾 ”。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云閒?!?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zhuǎn),雙闕開嶙峋?!?/p>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p>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干》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注:“雙闕,謂都中?!?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xiāng)心逐五羊?!?/p>
風沙
風沙 (fēngshā) 夾著沙土的風 sand blown by the wind五原
(1).關(guān)塞名。即 漢 五原 郡之 榆柳塞 。在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五原縣 ?!稘h書·匈奴傳下》:“ 呼韓邪單于 款 五原塞 ,愿朝三年正月?!?唐 賈至 《出塞曲》:“傳道 五原 烽火急,單于昨夜寇新 秦 ?!?/p>
(2).地名合稱。在今 陜西省 。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仇兆鰲 注引《長安志》:“ 長安 、 萬年 二縣之外,有 畢原 、 白鹿原 、 少陵原 、 高陽原 、 細柳原 ,謂之五原。”
(3).地名合稱。在今 寧夏 境內(nèi)。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詩:“促駕逾三水,長驅(qū)望五原。” 陳熙晉 注:“五原謂 龍游原 、 乞地千原 、 青嶺原 、 可嵐貞原 、 橫槽原也 ?!?/p>
(4).指 唐 韓愈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毀》五文。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原》:“自 唐 韓愈 作‘五原’,而后人因之?!?/p>
佚名名句,送薛大夫和蕃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