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張憲《咸淳師相》:
咸淳師相專軍國,堂吏館賓供羽翼。
諸司百職聽使令,臺(tái)諫承顏言路塞。
輪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處多逍遙。
諛言佞語頌功德,邊事軍聲聽寂寥。
半閑堂連多寶閣,歌姬舞妓相歡樂。
十年國勢盡傾摧,猶謂師臣堪付托。
師臣師臣躬督兵,珠金沙頭鑼一聲。
十三萬人齊解甲,寡婦孤兒俱北行。
君不見,黯淡溪流東復(fù)東,木棉花開生悲風(fēng)。
師臣不忍馬革裹,廁上有人能拉胸。
注釋參考
諸司
眾官吏;眾官署?!蹲髠鳌せ腹辍罚骸捌渲^君撫小民以信,訓(xùn)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新唐書·百官志一》:“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狀,長官躬署,對仗伏奏,仗下,中書門下涖讀?!?/p>
百職
各種職位和事務(wù)?!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自 周 衰,官失而百職亂, 戰(zhàn)國 并爭,各變異?!?漢 蔡邕 《月令問答》:“《月令》與《周官》,并為時(shí)王政令之記,異文而同體,官名百職,皆《周官》解?!?唐 權(quán)德輿 《答楊湖南書》:“書命者,古先哲王之所以發(fā)德音而賦百職?!?/p>
使令
使令 (shǐlìng) 使喚 order about 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 供使喚的人 servant 左右使令詐難憑,慎勿浪言常兢兢。——韓愈《永貞行》臺(tái)諫
唐 宋 時(shí)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tái)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兩者雖各有所司,而職責(zé)往往相混,故多以“臺(tái)諫”泛稱之。 明 初廢諫院,以給事中兼領(lǐng)監(jiān)察與規(guī)諫,兩者開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隸都察院,于是臺(tái)諫完全合二為一。 宋 李綱 《上淵圣皇帝實(shí)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間與天子爭是非者,臺(tái)諫也?!薄端问贰な挿鳌罚骸?服 文辭勁麗,宜居翰苑。朕愛其鯁諤,顧臺(tái)諫中何可闕此人!”
承顏
順承尊長的顏色。謂侍奉尊長?!稘h書·雋不疑傳》:“聞 暴公子 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晉書·孝友傳序》:“柔色承顏,怡怡盡樂。”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慶壽冊寶》:“ 壽皇 圣孝,冠絶古今,承顏兩宮,以天下養(yǎng)?!?/p>
路塞
道路阻塞?!段倪x·曹冏<六代論>》:“兼親疎而兩用,參同異而并進(jìn),是以輕重足以相鎮(zhèn),親疎足以相衞,并兼路塞,逆節(jié)不生?!?李周翰 注:“并兼路塞,謂不相侵劫也。”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登石門最高頂》詩:“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
張憲名句,咸淳師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