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方不具頂門眼,寧了芥子藏須彌
出自宋代方岳《寄題龔國錄見山閣》:
吾州面百嶂千峰面低,斗大面山城去山面咫。
縈青繚碧玉四圍,曉色蒼寒莫煙紫。
山中見山何足奇,此妙未容兒輩知。
諸方不具頂門眼,寧了芥子藏須彌。
我曾風(fēng)月堂西醉,鞠草離離敗人意。
摩挲龕壁幾屏篁,誰破天鏗出嵐翠。
恨我不識今楚龔,丘壑可想崔嵬胸。
鑿開埋雨三三徑,跳出撐云六六峰。
騎{僵左換魚}老仙滴詩硯,元氣淋淳冰片片。
翩然下視世間人,對面有山渠不見。
注釋參考
諸方
(1).各地方?!稌x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xiàn),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諸方未游,佳城已望?!薄缎绿茣ぐ俟僦径罚骸按蟪瘯?,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p>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xì)看真頭面?!?/p>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liu{1*1}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薄毒暗聜鳠翡洝こ刂菽先赵付U師》:“僧辭,問云:‘學(xué)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p>
不具
不具 (bùjù) ? [inexhaustive]∶不一一詳說(舊時書信結(jié)尾用詞) 余容面敘,不具 ? [incomplete]∶散失不完備 舊籍散亡,典章不具頂門眼
佛教傳說 摩醯首羅天 有三眼,其中一眼,豎生額頭,稱“頂門眼”,高低一顧,萬類齊瞻,徹底明了,最超常眼。見《續(xù)傳燈錄·浮山法遠(yuǎn)園鑒禪師》。因以喻指具有明智徹底的洞察力。《續(xù)傳燈錄·蘆山法真禪師》:“欲明向上事,須具頂門眼;若具頂門眼,始契出家心。既契出家心,常具頂門眼。”
寧了
一種能學(xué)人言的鳥。或即秦吉了。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寧了》:“一異鳥,身如小鴿,黑翎如八哥,能作人語,絶不含糊。大母呼媵婢,輒應(yīng)聲曰;‘某丫頭,太太呌!’……寧了疑即秦吉了, 蜀 敍州 出,能人言。”一本作“ 寧了 ”。
芥子
芥子 (jièzǐ) 最小號的蕎麥級無煙煤粒(即蕎麥五號煤,小于3/64英寸的) mustard seed須彌
(1).見“ 須彌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俯觀大道,僅如棗葉;下望須彌,裁同芥子。”
方岳名句,寄題龔國錄見山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