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清夜夢(mèng),百丈困牽挽
出自宋代陸游《讀王摩詰詩(shī)愛其散發(fā)晚未簪道書行尚把之句因》:
我愛古竹枝,每歌必三反。
孤舟上荊巫,天末未覺遠(yuǎn)。
最奇扇子峽,恨不遂高遯。
荊棘蜀故宮,煙水楚廢苑。
至今清夜夢(mèng),百丈困牽挽。
人生如寄爾,勿嘆流年晚。
注釋參考
至今
至今 (zhìjīn) 直至此刻 up to now 至今杳無(wú)音信 直到今天 to this day;so far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zhǎng)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shī):“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薄痘ㄔ潞邸返谒牧兀骸岸鴥?nèi)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jìn)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zi{1-1}慰乎?”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yuǎn)。 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shī):“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shī):“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薄侗笔贰の饔騻鳌ば≡率蠂?guó)》:“其( 小月氏國(guó)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p>
(2).牽船的篾纜?!端螘ぶ斐瘋鳌罚骸皶r(shí)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shī)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shuí)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shī)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薄缎咽篮阊浴お?dú)孤生歸途鬧夢(mèng)》:“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fēng),方使得布帆,風(fēng)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p>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shī):“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p>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hào),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牽挽
(1).亦作“ 牽輓 ”。牽拉。指拉物?!逗鬂h書·董卓傳》:“牽挽臣車,使不得行。” 唐 韓愈 《南溪始泛》詩(shī)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惡厭牽挽?!薄斗ㄔ分榱帧肪矶骸?晉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牽挽不遂?!?明 李東陽(yáng) 《送梁廷美黃門之陜西參政》詩(shī):“隨車少婦勞牽輓,失穴殘胡尚陸梁?!薄度嗣裎膶W(xué)》1977年第1期:“星羅棋布的油井,牽挽著條條‘油龍’飛騰疾游?!?/p>
(2).牽扯。 清 惲敬 《望仙亭記》:“若 純陽(yáng)真人 ,求之縉紳先生之撰述,未嘗言其學(xué)於 釋 氏,而 釋 氏必牽挽之?!?/p>
(3).援引。指用人。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陛下始緣都城楮賤米貴,牽挽用臣。今雖楮稍重而賤之源猶在;糴漸平而貴之根自若,懼終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牽挽私親,樹立黨錮,莫甚於此?!?/p>
(4).牽制。 清 黃宗羲 《五軍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銘》:“故使君而當(dāng)平世,必能扶植善類,不為小人所牽挽。” 清 惲敬 《同游海幢寺記》:“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為世事牽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風(fēng)流友朋意氣相尚?!?/p>
見“ 牽挽 ”。
陸游名句,讀王摩詰詩(shī)愛其散發(fā)晚未簪道書行尚把之句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雨多愁麥又憂苗,不雨還憂旱火驕作者:鄭清之作品:閑中口占數(shù)絕聯(lián)雨解悶
- 卑濕久喧濁,搴開偶虛清。作者:劉禹錫作品:晚步揚(yáng)子游南塘望沙尾
- 幾樹晴葩映水開,亂紅狼藉點(diǎn)蒼苔
- 當(dāng)谷寺如井,滿山泉可池
- 墮絮飛花掠釣船,天華寺下賞春妍。作者:陸游作品:天華寺前遇縣令過避之入寺僧皆晝睡
- 芳草不知人。
- 亟往遄歸真曠哉,聾人不信有驚雷作者:蘇轍作品:次韻題畫卷四首其二雪溪乘興
- 翩然賦歸去,豈為折腰躁作者:王之道作品:告春亭詩(shī)為江寧令荀晉仲作
- 誰(shuí)言南服遠(yuǎn)王畿,面面青山總是詩(shī)作者:李曾伯作品:登桂林宜樓和李帥柱間韻
- 詞客攜文訪病夫,因吟送別憶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