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萬里《與次公夜酌》:
湯盂深淺任橫斜,酒力微醺略減些。
翦燭小童殊解事,不留燭燼卻留花。
注釋參考
翦燭
語出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dāng)共翦西牕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敝^剔燭芯。后以“翦燭”為促膝夜談之典。 元 楊載 《題火涉不花同知畫像》詩:“鷫鸘裘暖鳴鞭疾,翡翠簾深翦燭頻。”
小童
小童 (xiǎotóng) 幼童 boy 使小童持斧?!巍?蘇軾《石鐘山記》解事
解事 (jiěshì) 懂事 be sensible燭燼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侗笔贰嗡级Y傳》:“﹝ 思禮 ﹞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zhí)燭,燭燼夜有數(shù)升?!?宋 秦觀 《宿參寥房》詩:“鉤箔簷花動,抄書燭燼零。” 明 高啟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詩:“遠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p>
(2).燭化為燼。 吳梅 《莫更二首和小洲》:“燭燼香消共一舟,綺窗如墨恕春愁?!?/p>
楊萬里名句,與次公夜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