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林嗣環(huán)《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
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眾賓團坐。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既而兒醒,大啼。
夫亦醒。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
兩兒齊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注釋參考
于是
于是 (yúshì) 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現(xiàn)某種結(jié)果 as a result;therefore;whereupon賓客
賓客 (bīnkè) guest;visitor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妒酚洝の汗恿袀鳌?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zhàn)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jīng)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shù)文藝卻已經(jīng)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p>
變色
(1) [change color]∶改變顏色
由于排污,河水變色了
(2) [change one's countenance]∶臉色改變
勃然變色,動起武來
詳細解釋(1).改變臉色。是人的各種內(nèi)心活動(敬畏、恐懼、悲傷、憤怒等)的反映?!墩撜Z·鄉(xiāng)黨》:“有盛饌,必變色而作。” 宋 蘇軾 《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俄驚萬竅號,黑霧卷蓬蓼;舟人紛變色,坐羨輕鷗矯?!?羅廣斌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每一個革命者,當他面臨著最后考驗的時候,都應(yīng)該--臉不變色,心不跳!”
(2).改變顏色。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韻寄蔡天啟》:“澹然山谷中,變色未嘗輒?!?清 閻爾梅 《出都門往游西山》詩:“遠峯變色暗夕陽,盜賊持兵走荒墓?!?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自是之根不拔,則機伏於微,而勢成於不可返,黑白可以變色,東西可以易位?!?/p>
(3).比喻時局發(fā)生變化或政權(quán)改變性質(zhì)。 徐遲 《牡丹》五:“山河變色,抗 日 戰(zhàn)爭開始了?!?/p>
離席
(1).離開席位?!稘h書·霍光傳》:“ 田延年 前,離席按劍。”《后漢書·鮑永傳》:“帝見 永 ,問曰:‘卿眾所在?’ 永 離席叩頭曰:‘臣事 更始 ……故悉罷之。’”
(2).餞別的宴席。 南朝 齊 謝朓 《送江水曹還遠館》詩:“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唐 王建 《送韋處士老舅》詩:“落日動征車,春風卷離席?!?/p>
奮袖
亦作“ 奮褎 ”。揮動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緒激動?!稘h書·楊惲傳》:“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顏師古 注:“褎,古衣袖字。” 北周 王褒 《gao{1|1}句{1|1}麗》詩:“傾盃覆盌漼漼,垂手奮袖婆娑?!薄睹魇贰ぺw貞吉傳》:“ 貞吉 奮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 清 王晫 《今世說·容止》:“興至,蒲博爭道,獨酌引滿,呼小僮撾鼓奏伎,奮褎激昂,大噱不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