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崖博錙銖,得不償所耗
出自宋代賀鑄《和錢適德循寓懷二首》:
悠悠北山云,苒苒東門草。
紛吾起故居,與爾即遠道。
巔崖博錙銖,得不償所耗。
寄語鄰墻翁,歲晚從吾好。
魯酒味自薄,楚歌聲更悲。
曾無忘憂用,安事酒歌為。
西風激商序,流芳迫衰遲。
寄語鄰墻客,茲非行樂時。
注釋參考
巔崖
高崖。 宋 曾鞏 《學(xué)舍記》:“蛟魚洶涌,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之聚?!本﹦ 抖申幤健罚骸?鄧艾 :觀峻壁與巔崖,直接天庭。”
錙銖
錙銖 (zīzhū)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trifle 奈何取之盡錙銖?!啤?杜牧《阿房宮賦》得不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 司馬懿 所擒乎?”
賀鑄名句,和錢適德循寓懷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