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人老、長安燈外,愁換秋衣
出自宋代吳文英《采桑子慢(九日)》:
桐敲露井,殘照西窗人起。
悵玉手、曾攜烏紗,笑整風敧。
水葉沈紅,翠微云冷雁慵飛。
樓高莫上,魂消正在,搖落江蘺。
走馬斷橋,玉臺妝榭,羅帕香遺。
嘆人老、長安燈外,愁換秋衣。
醉把茱萸,細看清淚濕芳枝。
重陽重處,寒花怨蝶,新月東籬。
注釋參考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
秋衣
(1).秋日所穿的衣服。 唐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唐 戴叔倫 《山居即事》詩:“養(yǎng)花分宿雨,翦葉補秋衣。”
(2).特指征戍軍士的寒衣。 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二:“城頭落暮暉,城外擣秋衣?!薄督鹗贰け尽罚骸俺芯盅汗馘X一貫五百文,粟二石,春衣錢五貫、秋衣錢七貫?!?/p>
吳文英名句,采桑子慢(九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