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洞《秋宿梓州牛頭寺》: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樓。
靈山頓離眾,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經(jīng)誦若流。
窗閑二江冷,簾卷半空秋。
詔散松梢別,棋終竹節(jié)收。
靜增雙闕念,高并五翁游。
鶴夢生紅日,云閑鎖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亂廣文頭。
石室僧調(diào)馬,銀河客問牛。
曉樓歸下界,大地一浮漚。
注釋參考
下界
下界 (xiàjiè) 下方的界限 lower bound 人間;對天上而言 earth大地
大地 (dàdì) earth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代指地球浮漚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疇協(xié)律夏中苦雨見寄》詩:“走童驚掣電,飢鳥啄浮漚?!?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認(rèn)男作女》:“老爺若放浮漚,情愿焚香頂禮,朝夕把恩酬?!?清 惲敬 《海會庵放生河碑銘》:“圣人愚人,善禽惡獸,如大海中浮漚,大空中飛塵?!?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無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p>
李洞名句,秋宿梓州牛頭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