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旱昔流行,皇恩念凋瘵
出自宋代袁說友《連宵得雨應(yīng)禱》:
蜀旱昔流行,皇恩念凋瘵。
饑寒乏冬酒,烹剝仰春菜。
二麥儻復(fù)失,一飽竟安在。
當(dāng)春苦旱干,甘澤未沾沛。
奔走山川靈,翻覆云雨改。
連宵建瓴水,萬畝輕花穗。
如渴飲得泉,如病藥得瘥。
高原沃清潤,熱蒸蒙濯灑。
只今麥隴收,可以日月待。
喜氣掛珠玉,詞源擁濤瀨。
自憐憂國愿,窘似生體疥。
得此霡霂益,遂入清涼界。
容我早歸田,懷章東望拜。
注釋參考
流行
流行 (liúxíng) 廣泛傳播;盛行 prevalent;popular;in vogue; fashionable 傳染病流行時常有護(hù)士奇缺的情況恩念
猶恩情,恩德。 元 鄭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俺娘兒兩個,想哥哥恩念,死生難忘也。”《水滸傳》第四回:“提轄恩念,殺身難報(bào)?!?/p>
凋瘵
(1).衰敗;困乏。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yán)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nóng)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綱 《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適當(dāng)早暵之餘,財(cái)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則調(diào)度不足,取之過甚,則人心驚疑?!薄睹魇贰ぶ伊x傳六·陳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啟超 《為國會期間問題敬告國人敬告農(nóng)民》:“失今不為,更閲數(shù)年,則老弱轉(zhuǎn)溝壑,壯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fù),雖有善者,無能為矣!”
(2).指困窮之民或衰敗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謝上表》:“下安凋瘵,上副憂勤,未死之間,斯展微効。” 宋 蘇軾 《賀提刑馬宣德啟》:“匪惟凋瘵之獲蘇,抑亦庸虛之知勉。”《明史·黃福傳》:“ 永樂 初,建 北京 行部,綏輯凋瘵?!?清 唐孫華 《冬日抒懷》詩之二:“雖蠲累歲租,曾未起凋瘵。”
袁說友名句,連宵得雨應(yīng)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同城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