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萬里《不寐四首》:
暗蟲夜啼不肯停,直從黃昏啼到明。
不知計論底事著,為復(fù)怨嗟誰子生。
至竟通宵千萬語,真實只是兩三聲。
唧唧唧唧復(fù)唧唧,此外何言君試聽。
注釋參考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計論
(1).計較;較量?!缎咽篮阊浴烫貋y點鴛鴦譜》:“就是粧奩厚薄,但憑親家,并不計論,萬望親家曲允則個。”《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董孝廉 笑道:‘先生世外高人,何必如此計論?’” 王西彥 《尋常事》:“雖說好女不穿嫁時衣,有福命的姑娘不會計論爹娘的嫁奩,可做爹娘的人也總要盡盡做爹娘的心!”
(2).計議討論。 明 劉斌 《復(fù)仇疏》:“數(shù)御經(jīng)筵,務(wù)擇名儒,相與計論,以資至治?!?/p>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guān)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p>
為復(fù)
猶還是,抑或。 唐 王維 《問寇校書雙溪》詩:“君家 少室 西,為復(fù) 少室 東?” 宋 楊萬里 《山居》詩:“不知蟬報夏,為復(fù)自吟風(fēng)?” 明 張居正 《送楊生南歸》詩:“清時不獻太平書,為復(fù)還從江上居?!?/p>
怨嗟
怨恨嘆息。 南朝 梁 何遜 《南還道中送贈劉諮議別》詩:“握手分岐路,臨川何怨嗟?!?唐 杜甫 《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明 王錂 《尋親記·遣役》:“若有錢來買放,何必怨嗟,何必疑惑?!?陳毅 《贛南游擊詞》:“莫怨嗟,穩(wěn)腳度年華。”
誰子
何人。《管子·地數(shù)》:“ 桓公 問於 管子 曰:‘以天財?shù)乩⒐Τ擅短煜抡?,誰子也?’ 管子 對曰:‘ 文 武 是也?!?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九:“平晝整衣冠,思見客與賓,賓客者誰子?倏忽若飛塵。” 宋 楊萬里 《春興》詩:“詩成字字梅樣香,卻把春風(fēng)寄誰子?”
楊萬里名句,不寐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