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崔道融《夜泊九江》
夜泊江門外,歡聲月里樓。
明朝歸去路,猶隔洞庭秋。
注釋參考
明朝
明朝 (míngzhāo) 〈方〉∶明天 tomorrow去路
去路 (qùlù) 前進(jìn)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way;outlet;way along which one is going 擋住敵人的去路洞庭
(1).廣闊的庭院?!肚f子·天運(yùn)》:“帝張《咸池》之樂(lè)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yǔ)》:“洞庭九奏,始識(shí)《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xiàn)后天之祝?!?/p>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jiàn)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唐 韓愈 《岳陽(yáng)樓別竇司直》詩(shī):“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shuí)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shī)》:“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jiàn)“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段倪x·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眳⒁?jiàn)“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崔道融名句,夜泊九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lè)。
- 回瞻平蕪盡,洪流豁中區(qū)。作者:皎然作品: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
- 志闡三折后,愁值二毛前。作者:張說(shuō)作品:登九里臺(tái)是樊姬墓
- 誰(shuí)能淮上靜風(fēng)波聞道河?xùn)|應(yīng)此科。作者:白居易作品:聞李六景儉自河?xùn)|令授唐鄧行軍
- 大勝十年燈火讀,更無(wú)半點(diǎn)簿書塵作者:楊萬(wàn)里作品:謝永新大夫楊叔袼惠詩(shī)
- 影生於形,響生於聲
- 偶臨西閣望,五老夕陽(yáng)開(kāi)。
- 前賢風(fēng)概聊希擬,一刺偏多井大春
- 好音相與頻寄惠,余在空山正伊郁作者:文同作品:送無(wú)演歸成都
- 賞今拘近俗,何以勞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