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黠鼠賦》: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
拊床而止之,既止復(fù)作。
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
”發(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也?向?yàn)楹温?,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于橐中,橐堅(jiān)而不可穴也。
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吾聞?dòng)猩?,莫智于人?br>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墮此蟲之計(jì)中,驚脫兔于處女,烏在其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為多學(xué)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覺。
使童子執(zhí)筆,記余之作。
注釋參考
嘐嘐
形容志大而言夸?!睹献印けM心下》:“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目计湫卸谎谘烧咭??!?趙岐 注:“嘐嘐,志大言大者也?!薄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韋蘇州》引 宋 蔡寬夫 《詩話》:“其氣格殆不減二人,非 唐 中葉以來嘐嘐以詩鳴者可比?!?清 魏源 《李希廉墓志銘》:“負(fù)斐然之狂,邁嘐嘐之志,卒歸反求,能自得師。”
象聲詞。多指動(dòng)物叫聲。 唐 柳宗元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晨雞不余欺,風(fēng)雨聞嘐嘐?!?宋 蘇軾 《黠鼠賦》:“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清 唐孫華 《六月初一日初聞蟬聲》詩:“嗟汝飲露腹,嘐嘐復(fù)何求?”
聱聱
象聲詞。形容眾聲雜作。 宋 蘇軾 《黠鼠賦》:“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p>
蘇軾名句,黠鼠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