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宋太宗《逍遙詠》:
交結(jié)從頭有順違,方知協(xié)和散若云飛。
超凡入圣含金體,拋棄迷蒙掛紫衣。
細(xì)認(rèn)消停無遠(yuǎn)近,分明意外隱玄機(jī)。
相逢配偶為閑事,誰解調(diào)持得一歸。
注釋參考
超凡入圣
超凡入圣 (chāofán-rùshèng) 超越凡俗,達(dá)于圣界,多形容造詣達(dá)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rise above this world and enter on a life of security; overcome the material desire and attain sainthood 就此理會(huì)得透,自可超凡入圣。——《朱子全書》 成語解釋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dá)到圣賢的境界。形容學(xué)識(shí)修養(yǎng)達(dá)到了高峰。超凡入圣出處唐·呂巖《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笔褂美浣袢盏苄視?huì)芝范,想領(lǐng)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從此可以洗盡俗腸,重開眼界。拋棄
拋棄 (pāoqì) 扔掉不要;丟棄 abandon;forsake;cast away 拋棄了過去的那些老框框迷蒙
(1).蒙昧糊涂。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與諸道人辨宗論》:“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盡實(shí)相之崇高。” 唐 白居易 《聞庾七左降》詩:“后心誚前意,所見何迷蒙。”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飽,心常迷蒙?!?/p>
(2).指迷迷糊糊。 許杰 《慘霧》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p>
(3).迷茫;模糊不明。 清 江昉 《疏影》詞:“迷蒙十畝秋陰里,更悄浸漪漪寒碧?!薄缎氯A月報(bào)》1961年第9期:“戰(zhàn)爭(zhēng)經(jīng)常處在迷蒙不清的情況中,比其他事物更帶不確實(shí)性?!?/p>
迷濛:形容煙霧迷漫,景物模糊。 宋 翁元龍 《江城子》詞:“月簾櫳,影迷濛?!?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四山云氣迷濛?!?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那夜是陰歷初六……銀漢間薄霧迷蒙?!?/p>
迷懞:迷惑蒙騙。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iang{1*1}奸》:“或于茶酒糕餅中用藥昏迷因而姦污者,雖無恐嚇縛制之形,已有計(jì)誘迷懞之實(shí),不謂之強(qiáng)姦得乎?”
紫衣
(1).紫色衣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賤服,猶化 齊 風(fēng)。” 元 薩都剌 《秋詞》:“清夜宮車出 建章 ,紫衣小隊(duì)兩三行。”
(2).古代公服。 春秋 戰(zhàn)國 時(shí)國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后,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見《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蹲髠鳌ぐЧ吣辍罚骸?良夫 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fàn)恳酝?,?shù)之以三罪而殺之?!?杜預(yù)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帶劍?!?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p>
(3).借指貴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hù)吉壤》:“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謂之 吳塘門 。《鈐記》有云: 吳塘 東, 吳塘 西,玉兔對(duì)金鷄,代代出紫衣?!?/p>
(4).紫色袈裟。 唐 武則天 賜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為僧人賜紫之始。 唐 鄭谷 《寄獻(xiàn)狄右丞》詩:“逐勝偷閒向 杜陵 ,愛僧不愛紫衣僧?!?宋 蘇軾 《答寶月大師書》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師號(hào),近為干得 王詵 駙馬奏 瑜 為 ?;鄞髱?文字,更旬日方出?!眳㈤啞夺屖弦[上·法衣》。
宋太宗名句,逍遙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