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義有比興,觀洧傳洵盱
出自宋代岳珂《將發(fā)琵琶亭》:
前歲西泝鄂,今歲東入?yún)恰?br>同一琵琶亭,行客各異涂。
當(dāng)時白傅恨,陳跡久榛蕪。
豈特?zé)o遺音,榛蕪今亦無。
突兀眼前屋,丹惡涂{左木右上次下呆}櫨。
廢興曾幾時,傳舍同蘧廬。
已見兩折柳,於此餞老夫。
昔持使者節(jié),今發(fā)追鋒車。
我則齊出處,世自分榮枯。
而況天地間,萬變同須臾。
我觀商婦者,瑣瑣豈足書。
琵琶本常技,何地?zé)o此徒。
夫販浮梁茶,婦即空舟{上尸下立}。
長吏濕青衫,禮法毋乃疎。
樂天子牟心,一念存江湖。
詎關(guān)暇蟆陵,維以懷故都。
譬之澤畔吟,此語非寓歟。
蓋嘗考遺集,一事曾同符。
聞歌鸚鵡洲,尋聲得幼姝。
倚檣潤明月,清淚垂真珠。
夫君當(dāng)此時,正屬典午初。
不應(yīng)奇謗后,無復(fù)思廉隅。
六義有比興,觀洧傳洵盱。
托物皆一理,實事那相須。
人情伏與妒,所值分賢愚。
低眉終不說,正恥悻悻俱。
初意只如此,膠柱何足拘。
子折武昌柳,予宅潯陽廬。
二詩端可識,一笑聊洗誣。
明朝重回首,撾鼓催征艫。
注釋參考
六義
(1).亦稱“ 六詩 ”?!丁丛姟荡笮颉罚骸霸娪辛x焉:一曰風(fēng),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孔穎達 疏:“風(fēng)、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fēng)、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苯苏J(rèn)為:風(fēng)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jīng)》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jīng)》的三種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方法。后指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fēng)》本,喪而王澤竭?!?唐 羅隱 《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p>
(2).指六書?!稌x書·衛(wèi)恒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yán)神不滅,萬象蕓蕓親手澤?!眳⒁姟?六書 ”。
比興
(1).《詩》六義中“比”和“興”的并稱。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氨扰d”為 中國 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兩種表現(xiàn)手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虬龍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矣?!?唐 劉知幾 《雜說上》:“然自古設(shè)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蕕、榮枯、貞脆而已?!眳㈤啞对姶笮颉?、 宋 朱熹 《詩集傳》。
(2).指創(chuàng)作詩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詞:“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并?!?清 顧炎武 《與人書》:“起八代之衰,而樹千秋之業(yè),非明公其誰與歸!當(dāng)不僅流連比興,傳播藝林,為斯文之盛事矣?!?/p>
岳珂名句,將發(fā)琵琶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放置型殯葬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