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淙到潭底,勢盡自浮漂
出自宋代楊萬里《雪后領(lǐng)兒輩行散》:
今日意不愜,出游聊逍遙。
父子自為伴,何須外招邀。
過溪足小倦,臨流坐危橋。
回頭顧五廬,竹樹翳草寮。
獨有萬花亭,巋然出山椒。
高陂瀉溪水,環(huán)佩鏘瓊瑤。
飛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搖。
春淙到潭底,勢盡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還消。
近觀絕洶洶,遠聽漸蕭蕭。
忽逢綠頭公,攜孥鼓丹橈。
喧呼葦間出,得意似見驕。
我行為小立,流魚偶雙跳。
人物各自適,茲游定誰超。
注釋參考
盡自
盡自 (jǐnzì) 〈方〉∶總是;一個勁兒地 always; usually 不要盡自埋怨別人,自己也該想想辦法浮漂
(1).漂在水面上隨水流動。 三國 魏 曹操 《碣石篇》之三:“流澌浮漂,舟船行難?!币嘀噶魃?。 清 劉大櫆 《<張蓀圃時文>序》:“然而不自收拾,隨手浮漂,其一藝之成,輒為人持去,故其所存,才二十餘首?!?/p>
(2).不踏實。 晉 陸機 《文賦》:“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p>
(3).泡沫。 郭沫若 《海濤集·海昌之一夜》:“有一團團的浮漂像小鴨一樣浮在水面一道奔流著?!?/p>
楊萬里名句,雪后領(lǐng)兒輩行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