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許月卿《捧硯姬空翠二首》:
看山車放慢,遇水馬爭(zhēng)先。
須信一年景,無(wú)如三月天。
露花如此好,煙柳十分員。
客醉不須去,竹床相對(duì)眠。
注釋參考
山車
(1).傳說(shuō)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xiàn),古代以為祥瑞之物?!抖Y記·禮運(yùn)》“山出器車” 孔穎達(dá) 疏引《禮緯斗威儀》:“‘其政大平,山車垂鉤?!⒃疲骸杰?,自然之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圓曲。’”《太平御覽》卷七七三引《孝經(jīng)援神契》:“ 虞舜 德盛於山陵,故山車出。山者,自然之物也,山藏之精?!薄逗鬂h書(shū)·輿服志上》:“ 秦 并天下,閲三代之禮,或曰 殷 瑞山車,金根之色?!?劉昭 注:“ 殷 人以為大路,於是 始皇 作金根之車。 殷 曰(乘)﹝桑﹞根, 秦 改曰金根?!?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 軒轅黃帝 ﹞泛河沉璧,有澤馬羣鳴,山車滿野?!薄端螘?shū)·符瑞志下》:“山車者,山藏之精也。不藏金玉,山澤以時(shí),通山海之饒,以給天下,則山成其車。”《隋書(shū)·禮儀志五》:“玉輅,禋祀所用……昔 成湯 用而郊祀,因有山車之瑞,亦謂桑根車?!?/p>
(2).一種有棚的車?!顿Y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年》:“初,上皇每酺宴,先設(shè)太常雅樂(lè)坐部、立部,繼以鼓吹、胡樂(lè)、教坊、府縣散樂(lè)、雜戲,又以山車、陸船載樂(lè)往來(lái)?!?胡三省 注:“山車者,車上施棚閣,加以綵繒,為山林之狀。”《宋史·禮志十六》:“是歲,東封 泰山 ,所過(guò)州府,上御子城門樓,設(shè)山車、綵船載樂(lè),從臣侍坐,本州父老、進(jìn)奉使、蕃客悉預(yù)?!?/p>
放慢
放慢 (fàngmàn) 使速度或速率由快變慢 slow down 放慢步子 由拖延或似乎拖延而慢下來(lái) drag 歌唱家繼續(xù)放慢他的速度水馬
(1).古代傳說(shuō)中一種生在水中的怪獸?!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 求如之山 ﹞ 滑水 出焉……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明 蔣一葵 《長(zhǎng)安客話·神霄宮》:“泥牛吼月空長(zhǎng)嘆,水馬嘶風(fēng)漫可憐?!?/p>
(2).水黽的一種。身褐色,腹白色,兩鬢,四足;常逆流疾步,輕快如飛。俗稱水劃蟲(chóng)。 唐 杜甫 《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將適江陵四十韻》:“雁兒爭(zhēng)水馬,燕子逐檣烏?!?仇兆鰲 注:“﹝水馬﹞蓋蝦蟲(chóng)之類?!?宋 韓琦 《涼榭池上》詩(shī):“游鱗驚觸緑荷香,水馬成羣股腳長(zhǎng)。”參閱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蟲(chóng)四·水黽》。
(3).海馬的別名。見(jiàn)《本草綱目·鱗四·海馬》。
(4).一種輕快的船。多供競(jìng)渡用。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五月五日競(jìng)渡……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鳬,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薄度圃?shī)》卷七九六載《午日詩(shī)》:“蘭湯備浴傳 荊 俗,水馬浮 江 弔 屈 魂。”
爭(zhēng)先
爭(zhēng)先 (zhēngxiān) 爭(zhēng)著趕在前頭 try to be the first to do sth. 爭(zhēng)先恐后許月卿名句,捧硯姬空翠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超能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