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胡宏《送璉老》:
湘中應(yīng)中古道場,復(fù)有峨眉道人在。
昔日三生藏里來,今朝十二峰前去。
杖錫飄然別故人,笑望梅花理征路。
我曾問公五宗派,電掃群生小見解。
直指萬法無盡身,坐覺靈光滿沙界。
辨舌橫放傾天河,崢嶸整頓禪宗壞。
吁嗟我生在儒門,儒門大業(yè)無人論。
滔滔姑想天之下,衣冠滿目如電屯。
焚香再拜愿圣主,一統(tǒng)三教清乾坤。
注釋參考
中古
中古 (zhōnggǔ) 較晚的古代,在我國多指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個(gè)時(shí)期,即3世紀(jì)到9世紀(jì)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history,from the 3rd to 9th century) 中古之世。(此指虞夏時(shí)期。)——《韓非子·五蠹》道場
道場 (dàochǎng)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performed 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ad);place where the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are performed峨眉
也寫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因山勢(shì)逶迤,有山峰相對(duì)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 光明山 ,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突起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頂部為玄武巖覆蓋,有 峨眉 寶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華山 、 山西 五臺(tái)山 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東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為名的山。
道人
道人 (dàorén)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舊時(shí)對(duì)道士的尊稱 稱道教徒為道人 和尚的舊稱 monk胡宏名句,送璉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