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出自唐代白居易《養(yǎng)竹記》: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詢于關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
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斬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焉,數(shù)無百焉。
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茸薈郁,有無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本性猶存。
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
于是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
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
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
故作《養(yǎng)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賢者云。
注釋參考
明日
明日 (míngrì) 明天 tomorrow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濉?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稇?zhàn)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啤?柳宗元《柳河東集》東南
東南 (dōngnán) 介于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southeast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鳌?高啟《書博雞者事》于斯
同“ 於此 ”?!冻o·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杰。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p>
枝葉
枝葉 (zhīyè) 枝條和樹葉 branches and leaves 那棵大樹枝葉茂盛 比喻瑣碎的言辭或情節(jié) minor details 子孫 offspring 喻同宗旁支 collateral branch (of a family) 強本干,弱枝葉殄瘁
亦作“ 殄悴 ”。1.困窮,困苦。《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薄稘h書·王莽傳上》引作“殄顇”?!稌x書·殷浩傳》:“華夏鼎沸,黎元殄悴?!薄端螘ぶx晦傳》:“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蒼生深橫流之懼?!?明 唐順之 《與王北涯蘇州書》之三:“感慨平生,可勝悲怛!至於殄瘁之嘑,則海內(nèi)志士之所同也?!?/p>
(2).凋謝;枯萎。 晉 葛洪 《抱樸子·自敘》:“以朝菌之耀秀,不移晷而殄瘁;類春華之暫榮,未改旬而凋墜?!?唐 白居易 《養(yǎng)竹記》:“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宋 蘇轍 《汝州謝雨文》:“自春徂夏,旱飢為苦。麰麥殄悴,禾未出畝。”
無聲無色
沒有聲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動人?!缎氯A月報》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沒有真實地反映這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而把它寫得冷冷清清,無聲無色?!?/p>
白居易名句,養(yǎng)竹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