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汪莘《杏花天》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白蘋洲畔花無數(shù)。還憶瀟湘風度。幸自是、斷腸無處。怎強作、鶯聲燕語。東風占斷箏柱。也逐落花歸去。
注釋參考
強作
(1).勉力而做?!犊讌沧印?zhí)節(jié)》:“ 魏安釐王 問天下之高士, 子順 曰:‘世無其人也。抑可以為次,其 魯仲連 乎?’王曰:‘ 魯仲連 強作之者,非體自然也?!鹪唬骸私宰髦髦恢?,乃成君子?!?/p>
(2).勉強裝作。 宋 蘇軾 《題<文選>》:“ 淵明 《閑情賦》,正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 屈 宋 所陳何異?而 統(tǒng) 乃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七章:“他臉色蒼白,強作鎮(zhèn)靜地站在 鄧軍 面前?!?/p>
鶯聲燕語
鶯聲嚦嚦,燕語呢喃。多用以比喻女子婉轉悅耳的語聲。《水滸傳》第四二回:“ 宋江 聽的鶯聲燕語,不是男子之音。”《白雪遺音·剪靛花·一棵椒》:“花椒刺兒扎了奴的手,鶯聲燕語喚郎瞧,快些兒與奴挑。”《再生緣》第八回:“言訖依依跟在后,鶯聲燕語甚溫存?!?/p>成語解釋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鶯聲燕語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裊娜復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使用例句宋江聽的鶯聲燕語,不是男子之音,便從神柜底下鉆將出來,看時,卻是兩個青衣女童侍立在床邊。
汪莘名句,杏花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