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耒《西山寒溪》:
茲行頗閑暇,聊此山水間。
幸有所攜人,臭味同一源。
山溪并修澗,嘉木間蒲蓮。
杉松鳴古剎,始覺此溪寒。
孤亭出屋背,石磴相牽攀。
迎客窮道人,俯僂須眉斑。
釋子具粗糲,雖貧有余歡。
午登西山去,路作九曲彎。
山禽慣不驚,夏木秀且繁。
緬懷紫髯公,奠玉祠天壇。
豪強(qiáng)有遺韻,興廢無留觀。
空巖一泓泉,引予掏清甘。
至人悲熱惱,遺此消昏煩。
我茶非世間,天上蒼月團(tuán)。
為爾惜不得,烹瀹澆晨餐。
深谷晚易陰,快雨時斑斑。
但見夾道松,龍髯濕蒼顏。
念我亦閑人,屏居閉紫關(guān)。
不使倒珠玉,濟(jì)我胸中慳。
之官亦漫浪,遇勝卻盤桓。
平生據(jù)頑鈍,信命傲憂患。
言歸徒旅疲,就蔭休征鞍。
卻視來時舟,一葉系荒灣。
注釋參考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dá)到無我境界的人?!肚f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fēng)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p>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yǎng)最高超的人?!盾髯印ぬ煺摗罚骸肮拭黛短烊酥?,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jī) 曰:“體盡於圣,德美之極,謂之至人?!?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se{1~1}惑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yè),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熱惱
亦作“ 熱腦 ”。1.謂焦灼苦惱。《法華經(jīng)·信解品》:“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明 高啟 《宿山寺》詩:“最喜此宵無熱惱,莫教月落又鐘鳴。”《花月痕》第十六回:“不想這會,卻又給 秋痕 弄出一團(tuán)熱腦?!?/p>
(2).謂因熱旱而苦惱。 唐 白居易 《贈韋處士六年夏大熱旱》詩:“既無白栴檀,何以除熱惱。”
昏煩
昏沉煩悶。 唐 白居易 《官舍內(nèi)新鑿小池》詩:“清淺可狎弄,昏煩聊漱滌?!?/p>
張耒名句,西山寒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