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平心是今時佛,隱臥身多晉傳賢
出自宋代戴栩《東山隱士曾公挽詞》:
兒袍已綠鬢絲鮮,尚愛寒檠對夜編。
里不聞喧欽德重,詩能藏巧得名全。
慈平心是今時佛,隱臥身多晉傳賢。
曉奠所親凝慟處,憶曾持酒壽新年。
注釋參考
平心
(1) [according to one's conscience]∶除去成見,用心公平
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漢書·李廣蘇建傳》
(2) [be even-tempered and good-humoured]∶ 心平氣和地
平心而察之。——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詳細解釋(1).謂用心公平;態(tài)度公正。《荀子·大略》:“是非疑,則度之以遠事,驗之以近物,參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惡言死焉?!?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 濟南 ,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元 關(guān)漢卿 《五侯宴》第一折:“他將有乳食的妳子與他孩兒喫,卻將那無乳的妳子與俺孩兒喫,怎生將息的起來?這婦人不平心,好,打這潑賤人!”
(2).使心情平和;態(tài)度冷靜。《禮記·深衣》:“下齊如權(quán)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宋 司馬光 《與范景仁第四書》:“竊謂醫(yī)書治已病,平心和氣治未病。”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朱陸二》:“觀 文公 之言,平心服善如此,何嘗如后來學(xué)者抑揚毀譽之過實哉!”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平心想來,我現(xiàn)在定然是幸福,至少在物質(zhì)上是幸福?!?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三:“我們的 王先生 真是圓通不過的,他從不肯堅執(zhí)一種意見,對于什么事情都說平心的話?!?/p>
是今
如今;而今。 明 張居正 《再乞歸葬疏》:“是今雖暫曠於數(shù)月,而后乃畢力於終身?!?/p>
傳賢
謂將帝王之位傳給賢能的人。古史傳說 夏禹 以前帝王都是舉賢以自代。儒家以傳賢與傳子為統(tǒng)治者傳移王位的兩種方式?!睹献印とf章上》:“人有言至於 禹 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漢書·蓋寬饒傳》:“﹝ 寬饒 ﹞又引 韓氏 《易傳》言:‘ 五帝 官天下, 三王 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
戴栩名句,東山隱士曾公挽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