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出自宋代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長恨復(fù)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
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釋參考
九畹
《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王逸 注:“十二畝曰畹。”一說,田三十畝曰畹。見《說文》。后即以“九畹”為蘭花的典實。 唐 楊炯 《幽蘭賦》:“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畹?!?元 張昱 《趙松雪墨蘭》詩:“ 玉廬 墨妙世無同,九畹高情更所工?!?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詩》之三十:“五更飛夢環(huán) 巫峽 ,九畹招魂費 楚 詞。” 清 秋瑾 《蘭花》詩:“九畹齊栽品獨優(yōu),最宜簪助美人頭。”
樹蕙
種植香草。喻修行仁義?!冻o·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朱熹 集注:“記種蒔眾香,修行仁義,以自潔飾,朝夕不倦也。” 元 楊載 《次韻引浚儀公題蘭竹卷子》:“樹蕙連叢竹,秪應(yīng)族類同。” 明 徐世溥 《懷芳草賦》:“彼采蕭兮一日三秋,況樹蕙兮百畮千頭?!?/p>
百畝
亦作“ 百畮 ”。一百畝土地。亦泛指廣闊之地?!吨芏Y·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鄭玄 注:“畮,古‘畝’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貢,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薄痘茨献印ぴ徰杂?xùn)》:“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啟處?!?唐 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浄盡菜花開?!?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jié):“ 周 制百步為畝,一夫百畝(約合今31.2畝),稱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單位。”
餐英
亦作“飡英”?!冻o·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世詠菊時遂用“餐英”為典故,隱寓高潔之意。 元 王翰 《題菊》詩:“歸去來南山,飡英坐空谷。” 清 顧炎武 《和王山史寄來燕中對菊》:“ 楚 臣終是餐英客,愁見 燕臺 落葉時?!?/p>
辛棄疾名句,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