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熊禾《贈陳教諭》:
每惟斯道南,七閩小鄒魯。
考亭四書學(xué),日月行萬古。
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
南來證文獻(xiàn),令人動遐慮。
斯文欠統(tǒng)一,正學(xué)真一縷。
莆陽禮義國,斂袵殷黼冔。
緋思東湖集,復(fù)齋接前緒。
至今耆俊多,淵源此其祖。
德閎有聞孫,邂逅快披睹。
儒先教化地,師傳盛稱譽(yù)。
教成畀鄰邦,祖訓(xùn)有遺矩。
豈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樹。
一邑召可行,盡分皆有補(bǔ)。
十室有忠信,矧此萬家聚。
派近源可尋,我來重瞻遡。
當(dāng)年弦誦聲,溪水自東注。
典刑前輩人,溪山正堪數(shù)。
安得杖屨陪,安溪溪頭路。
注釋參考
陽禮
指古代鄉(xiāng)射飲酒之禮。屬男子之禮?!吨芏Y·地官·大司徒》:“二曰以陽禮教讓,ze{1~1}民不爭?!?鄭玄 注:“陽禮,謂鄉(xiāng)射飲酒之禮也?!?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周禮一》:“陽禮與陰禮對文……陰禮為婦人之禮,則陽禮為男子之禮明矣。古人行禮,凡祭祀、賓客、喪紀(jì)之禮,婦人皆得與焉;惟鄉(xiāng)射、飲酒,純乎男子之事,而婦人不與,故曰陽禮。”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先王制陽禮於百姓,興民讓於九州,覩射飲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p>
斂袵
見“ 斂衽 ”。
黼冔
(1). 殷 代的帽子,繪有黑白斧形花紋?!对姟ご笱拧の耐酢罚骸柏首鞯悓?,常服黼冔。” 毛 傳:“黼,白與黑也。冔, 殷 冠也?!?/p>
(2).戴著 殷 冠。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然后量能而授之職,授之田宅,又率以祀 文王 ,黼冔祼將,駿奔走于廟。” 王國維 《海上送日本內(nèi)藤博士》詩:“眼見 殷 民常黼冔,歸去便將闕史補(bǔ)?!?/p>
熊禾名句,贈陳教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