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則通達道,其如隔繚墻
出自宋代胡寅《用明有攜酒賞梅之約久而未至復和以督之》:
美酒名花并,無情即易忘。
小槽應注瀑,大樹欲殘妝。
雖則通達道,其如隔繚墻。
寄人慚大庾,求伴愧高陽。
好傍樹間醉,時聞盞面午已勤賡唱久,未睹肆筵長。
月下疎映,風余片片狂。
可憐花似雪,那得酒如湘。
夢作瑤林去,斟浮玉斚光。
八仙當避席,在卉定羞芳。
莫待松醪碧,休尋蜜萼黃。
風流貴公子,火急效原嘗。
注釋參考
雖則
雖則 (suīzé) 雖然 nevertheless;though; although 雖則有少數(shù)黨員和少數(shù)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mao{1~1}澤{1*1}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達道
(1).公認的準則?!抖Y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達道之行,實惟交友。” 宋 契嵩 《<壇經>贊》:“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那些‘難可與俗人論’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達道罷?!?/p>
(2).明白、徹悟道理。《淮南子·氾論訓》:“達道之人,不茍得,不讓福?!?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遠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 陶潛 避俗翁,未必能達道?!?元 楊載 《贈胡汲古》詩:“先生唯達道,久矣樂山林。”
(3).實現(xiàn)理想或主張。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宋 蘇軾 《賜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元 閻復 《追封伯夷叔齊制》:“讓爵以明長幼之序,諫伐以嚴君臣之分,可謂行義以達道,殺身以成仁者也?!?/p>
(4).猶得道。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里泥神也愛錢,怎能勾達道昇仙?!?/p>
(5).博通各種學問?!度龂尽の褐尽す軐巶鳌贰?王烈 者,字 彥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 烈 通識達道,秉義不回?!?/p>
(6).猶溝通。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三:“又謂古人祭用香燭,所以達道陰陽,以接神明?!?/p>
其如
怎奈;無奈。 唐 劉長卿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愛,其如鏡里花顏改?!?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將人殺死,怎教兄弟埋?!?/p>
繚墻
圍墻。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 繡嶺 明珠殿 ,層巒下繚墻。” 宋 張元干 《南歌子·中秋》詞:“玉露團寒菊,秋風入敗荷??潐δ吓锨販u。”
胡寅名句,用明有攜酒賞梅之約久而未至復和以督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