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樗櫟薦明堂,何以鹽車壓千里。
出自宋朝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兩翁歸隱非難事,惟要傳家好兒子。
憶昔汝翁如汝長(zhǎng),筆頭一落三千字。
世人聞此皆大笑,慎勿生兒兩翁似。
不知樗櫟薦明堂,何以鹽車壓千里。
注釋參考
不知
是指對(duì)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樗櫟
(1).《莊子·逍遙游》:“吾有大樹(sh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庇帧度碎g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jiàn)櫟社樹(shù)……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wú)所可用?!焙笠蛞浴伴藱怠庇鞑拍艿拖?。 唐 歐陽(yáng)詹 《寓興》詩(shī):“桃李有奇質(zhì),樗櫟無(wú)妙姿?!?/p>
(2).用為自謙之辭。 宋 蘇軾 《和穆父新涼》:“??珠藱瞪?,坐纏冠蓋蔓?!?明 朱鼎 《玉鏡臺(tái)記·聞雞起舞》:“下官樗櫟之才,豈足為元帥副?!?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蘿,良所深愿?!?/p>
明堂
明堂,明唐 (míngtáng,míngtáng) 〈方〉∶打曬糧食的場(chǎng)地;院子 courtyart;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palace (in ancient times, a place for an emperor to declare punishment and prize or instructions) 歸來(lái)見(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稑?lè)府詩(shī)集·木蘭詩(shī)》何以
何以 (héyǐ)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鹽車
運(yùn)載鹽的車子?!稇?zhàn)國(guó)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 伯樂(lè)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焙笠浴胞}車”為典,多用于喻賢才屈沉于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shī):“此時(shí)若遇 孫陽(yáng)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宋 黃庭堅(jiān)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yùn)判兼簡(jiǎn)運(yùn)使張仲謀》詩(shī):“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閑青驄赤驃二馬歌》:“請(qǐng)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shī):“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