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送李逢原》:
禰衡負(fù)其才,沉沒鸚鵡洲。
李白負(fù)其才,飄落滄江頭。
后亦多效此,才薄空羈囚。
文章本濟時,反不能自周。
吾嘗戒吾曹,慎勿異爾流。
臧倉毀孟軻,桓魋迫圣丘。
雖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
吾今重子學(xué),無力薦公侯。
行當(dāng)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注釋參考
臧倉
戰(zhàn)國 時 魯平公 將見 孟子 ,為其寵臣 臧倉 所阻。見《孟子·梁惠王下》。后因以 臧倉 指進讒害賢的小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 子西 逐大圣之 仲尼 , 臧倉 毀命世之 孟軻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到了下處,除下頭巾,見里面有一個蝎子。 莊徵君 笑道:‘ 臧倉 小人,原來就是此物!看來我道不行了!’”
孟軻
孟軻 (Mèng Kē) (約前372——前 289) 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xué)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代被尊為“亞圣”,又與孔子并稱“孔孟”。曾游歷齊、宋、滕、魏等國。孟子則宣揚“仁義”,主張實行“仁政”、“王道”,與弟子著書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張“省刑罰,薄賦斂”,使民有“恒產(chǎn)”,能安居樂業(yè),并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勸告統(tǒng)治者要“與民同樂”,反對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Meng ke梅堯臣名句,送李逢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晨光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