邇來劫火壞諸有,陪都正苦紛戈鋋
出自宋代折彥質(zhì)《觀汪丞相所藏崔白畫羅漢》:
山堂漠漠開曉煙,何許大士當(dāng)四筵。
坐忘默識形骸外,持缽植杖風(fēng)露前。
老龍欲奮屢回首,於菟甚馴非畏鞭。
小兒已解辨人我,抱頭怖走成癡顛。
豈知畏愛果何物,手里舍利空燭天。
嗟余耳目更淺陋,喜歡獲遇希有緣。
神明泰定始一笑,摩挲粉墨心茫然。
平生崔白畫常見,邂逅入眼多棄捐。
莫言人物斗奇崛,醉里落筆神助焉。
汪公昔入魏帥幕,嘆息鉅壁圍神仙。
歸尋十胥好東絹,恰有名手能摹傳。
提攜萬里到嶺表,尤物自得高人憐。
邇來劫火壞諸有,陪都正苦紛戈鋋。
無力挽河為吹洗,披圖感極淚如泉。
注釋參考
邇來
邇來 (ěrlái) 最近以來 recently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jīng)》:“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yīng)隨劫火燒?!?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shí),自有安身處?!?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諸有
所有,一切?!栋儆鹘?jīng)·出家凡夫貪利養(yǎng)喻》:“昔有國王,設(shè)於教法:諸有婆羅門等,在我國內(nèi),制抑洗浄?!?/p>
陪都
陪都 (péidū) 舊時(shí)在首都以外另設(shè)的首都 alternate capital戈鋋
(1).戈與鋋。亦泛指兵器。《文選·班固<東都賦>》:“元戎竟野,戈鋋彗云?!?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旌節(jié)羅廣庭,戈鋋凜秋霜?!?清 顧炎武 《萊州》詩:“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變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練兵也,其猶壯士之披甲胄而執(zhí)戈鋋也。”
(2).借指戰(zhàn)爭。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無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詩:“一伻與一校,幸不逢戈鋋?!?清 秦松齡 《滿目》詩:“滿目紅旗載米船,西南何日罷戈鋋?!狈褐笭幎贰_突。 宋 邵雍 《觀棋長吟》:“座上戈鋋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證學(xué)》:“今人意見相左則衷起戈鋋;格調(diào)稍殊則眼分青白?!?/p>
折彥質(zhì)名句,觀汪丞相所藏崔白畫羅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