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陰有虞集五言古詩一首
出自元代張養(yǎng)浩《感皇恩 自壽 此石刻見山東歷城縣志卷二十四》:
林壑八年閑,吟殘山色。
無處煙霞不相識(shí)。
真歡清福,舉世誰人曾得。
天教分付與,云莊客。
萬里侯封,九華仙伯。
未必情濃似吾適。
扁舟風(fēng)月,好景初無今昔。
遐齡原不在,餐松柏。
內(nèi)張文忠公祠。
碑額最上層刻張養(yǎng)浩自壽詞,草書。
下題八分書七聘堂記四字,記文,正書,蘇天爵撰。
碑陰有虞集五言古詩一首。
詞綜補(bǔ)遺卷十八又錄張養(yǎng)浩行香子一葉舟輕一首乃東坡詞之誤
注釋參考
碑陰
碑的背面。亦指碑后面的文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 魏太平真君 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shí)事……碑陰題 宣城公 李孝伯 、尚書 盧遐 等從臣姓名,若新鏤焉?!?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蓋石文》:“今之制,凡誌于墓者,琢密石,加蓋于其上,用敢附碑陰之義,假茲石而書焉?!?宋 司馬光 《書田諫議碑陰》:“愿審思之,脫或可從,請附刻於碑陰之末。” 清 俞樾 《諸子平議·序目》:“《詩》不云乎?‘無德不醻?!m仿 漢 人碑陰之例,書其名字焉。”
虞集
虞集(1272-1348) : 元代文學(xué)家、學(xué)者。字伯生,號(hào)道園,世稱邵庵先生,祖籍仁壽(今屬四川),遷居崇仁(今屬江西)。官至奎章閣侍書學(xué)士,參與《經(jīng)世大典》的編寫。有《道園學(xué)古錄》。五言古詩
詩體之一。形成于 東漢 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數(shù)不拘。用韻較靈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韻,可用平聲或仄聲韻,一韻到底也可換韻。不講求對仗、平仄等格律。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答吳景仙書》:“若 柳子厚 五言古詩,尚在 韋蘇州 之上?!?元 楊載 《詩法家數(shù)·五言古詩》:“五言古詩,或興起,或比起,或賦起?!币嗍》Q“ 五言古 ”、“ 五古 ”。 清 施補(bǔ)華 《峴傭說詩》:“ 太白 五言古猶是 魏 晉 遺則,唯天才超妙,逸氣橫生,遂有尺寸未合處?!?清 黃子云 《野鴻詩的》:“迨三十七八時(shí),奔走嶺外,五古、七律始窺堂戶。”《與友人論五言古詩書》:“知近方有事於五古,甚盛甚盛。”
張養(yǎng)浩名句,感皇恩 自壽 此石刻見山東歷城縣志卷二十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鑄仙之境